分享

又一例肝脏多发占位,请你来诊断,并欣赏徐春生博士精彩分析丨专家读片59期

 zskyteacher 2017-06-20

china-radiology

R

医 学 影 像 园

医学影像园网站(www.china-radiology.com)由安徽省放射学会主办,是一个为医学影像同道交流学习、分享资源而构建的非营利性专业学术网站。目前拥有19余万注册会员,是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最受专业人士喜爱的医学影像论坛之一。

又一例肝脏多发占位

专家读片  059期



徐春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副主任,博士。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药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安徽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医师分会规培与继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在国家级或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安徽中医学院临床科研重点项目1项和安徽中医学院临床教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高校重大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获得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简要病史

男,26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多发占位1周”入院。

查体

神清,精神尚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肺部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未见异常。

请点击后长按or手机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查看病例图像,全真模仿工作站读片,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打开图像序列后可以双指缩放图片,长按左右箭头可动态查看。读片后可以返回选择你的答案或者写留言与专家互动。

最后结果:BD

病理诊断: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穿刺活检

镜下可见肿瘤组织HE 染色呈粉红色,以乏细胞纤维硬化区为中心,伴玻璃样变,外周为富细胞区,两者相间分布。免疫组化:Vimentin 阳性,CD34 阳性,FⅧRAg 阳性。病理诊断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讨论


分析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 EHE

是一种以上皮样细胞为特征的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最早于1982 年由Weiss 和Enzinger首先描述并命名。2002 年WHO 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将其归为恶性血管肿瘤。EHE 多发生在软组织以及肺、骨、脑、小肠等脏器,原发于肝脏者少见,发病率<0.1>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其他肝脏疾病,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组织学上HEHE 由上皮样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组成,有特征性的是胞质内血管腔形成,腔内可含红细胞,类似印戒细胞。

肿瘤含有黏液透明样纤维性间质。少数瘤体内出现进行性纤维化或钙化。肿瘤内皮细胞增殖可以侵犯、闭塞肝窦和门脉以及肝静脉分支,造成自身缺血变性和坏死。免疫组化检查内皮标记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CD34和CD31至少有1个阳性,而上皮标记角蛋白、癌胚抗原阴性可得到明确诊断。99%的病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学表现

HEHE的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型和弥漫融合型,也有学者报道匍匐生长型。结节型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病灶多位于肝脏的边缘区域,贴近肝包膜,结节型为弥漫型的早期阶段,肿瘤逐渐进展并融合形成弥漫性病变。匍匐生长型肝内病灶沿肝包膜下匍匐样生长,呈团块状或斑片状。

CT平扫多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一,文献报道有轻度较均匀强化、环形强化、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等,延迟扫描多为持续强化。典型HEHE有3层结构,中心区域为少细胞纤维硬化区,伴黏液样或透明样变,无血供,增强后不强化;中层环形条带状区域代表肿瘤富细胞部分,增强早期表现为环形强化带,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无廓清征象。外周还有一圈低密度环形带,病理上对应于结节边缘肿瘤细胞侵犯并闭塞肝窦、小静脉及其分支,与周围正常肝组织之间形成一圈乏血供区域,增强扫描呈不增强或低强化带。该表现类似于“靶征”,但相对缺少特异性,与转移瘤或其他炎性肉芽肿性病变难以鉴别。位于肝包膜下的病灶可牵拉肝包膜形成“包膜回缩征”。肝内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在肿瘤边缘终止,形成类似棒棒糖的表现,称为“棒棒糖征”,该征象是HEHE 的较特征性表现。也有学者指出匍匐生长型是HEHE 较特征性的表现,罕见于其他肿瘤。

MRI上肿瘤在 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为中或高信号,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低信号环。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呈轻度强化,延迟期进一步增强,形成“晕圈”或出现“靶征”。DWI上为高信号。

  • 本例特点

本 病例CT表现为肝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影,密度多较均匀,无钙化,以肝包膜下分布为主,且包膜下病灶局部包膜有回缩,未见明显隆起或突出;增强后,肝内占位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时期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该病例无肝硬化表现、无胆管扩张、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临床上该患者较年轻,无恶性肿瘤病史,也无发热等其他特殊不适。基本可以排除常见的肝转移瘤、多发肝血管瘤、肝结核等诊断。综合该病例病灶以包膜下分布为主、包膜回缩以及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应考虑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可能性比较大。

  • 鉴别诊断

  1. 肝转移瘤:

    病灶多散在分布,贴近肝包膜的病灶常使肝包膜呈局限性隆起,很少出现“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后可表现出同HEHE 一样的边缘环形强化,但无向心性强化的特点。对于原发病史明确,肝内多发大小相似的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明显者,转移性肝癌的诊断较易作出。但若病灶大小相差较大,又无明确原发病史者,则与 HEHE 鉴别较困难。

  2. 肝血管瘤:

    病灶无在肝脏周边区域分布的特点,不会发生相互融合,无“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可见结节状强化,强化程度与血管相似,延迟期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而HEHE 增强扫描延迟期中央低密度区始终无强化,可以此相鉴别。但对于厚壁型或瘤体含纤维组织较多的血管瘤,强化可不明显或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较难与 HEHE 相鉴别。

  3. 血管肉瘤:

    恶性程度较高,疾病进展迅速,多有较明显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损害。影像表现上平扫密度、信号不均匀,可见出血、坏死以及纤维化,增强扫描病灶可见斑片状、不规则强化,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且无“靶征”及“棒棒糖征”。

  4.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多沿着胆管走向生长,肿瘤周围胆管多扩张或者肿瘤包埋胆管,亦可出现血管受侵征象;尽管也可出现“包膜皱缩征”,但增强扫描延迟强化,且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胆管细胞癌CA199 多升高,这些有助于和HEHE 相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