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肝脏多发占位是转移瘤吗?原来还要想到 TA

 pppsss 2023-05-06 发布于天津

影像时间

病例展示

23 岁,男性,体检发现肝脏多发占位。
检查方法及图像:
腹部 MRI 平扫+增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MRI: 肝实质见多发结节状异常信号影,部分相互融合呈不规则形,以包膜下分布为著,T1WI 呈低信号,中央呈更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中央呈更高信号;DWI 中央呈低信号,周边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期病灶呈厚壁环形渐进性强化,局部肝包膜平直,肝脏形态尚规则,肝裂增宽,胆囊未见异常。
CT: 肝内见多发结节状稍低密度影,部分相互融合,多发结节中央见小囊状更低密度区,其一结节内见弯曲条形钙化。

图片

免疫组化支持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 , HEHE)。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 , EHE): 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介于血管瘤与血管肉瘤之间,低-中度恶性肿瘤,进展缓慢;病理上可见上皮样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病因不明,好发于软组织、骨、肺、脑等部位,原发于肝脏者少见。

临床表现

HEHE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中年女性,男:女约 2:3,平均发病年龄约 41 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常见症状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腹胀、乏力等;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肝功能可正常或异常,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 等)也常表现为阴性。

影像学表现

位、大小和形态:多发为主,圆形、类圆形,部分结节融合呈不规则匍匐状,病灶以肝边缘及包膜下分布为著 (紫色实线),可发生囊变、坏死、出血。
CT 平扫呈低密度,约 15-25% 出现钙化(红色箭头),部分结节内部可见更低密度区。

图片


MRI 平扫:T1WI 呈低信号,中心为更低信号;T2WI 呈中等高信号,中心呈更高信号,似 「荷包蛋」样改变,相关研究将其命名为 「靶征」(白色箭头);病灶中央是否出现 T2WI 更高信号,与病灶大小无关,即使很小的病灶也可以出现,此为 EHE 较特征表现。

图片


DWI:HEHE 为血管源性肿瘤,DWI 均呈高信号,,部分表现为边缘环形高信号,类似 T2WI「靶征」(绿色箭头)改变。

图片


增强扫描:作为血管源性肿瘤,HEHE 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环形强化,即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逐渐增大;较大病灶常表现为病灶中央和边缘低信号,中间夹杂高信号强化环即「晕征」。
包膜皱缩征(蓝色):由于病灶内含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当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时,可牵拉临近肝包膜,使典型的弧形肝包膜变平或内陷。
棒棒糖征/瘤内血管征(红色):HEHE 起源于静脉,随着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肝静脉、门静脉及其分支走向病灶时逐渐变细,当终止于病灶内侧缘时形成「棒棒糖样」改变,称为「棒棒糖征」,终止于病灶内部或穿过病灶时则形成瘤内血管征,该征象在门脉期最显著。

图片

鉴别诊断

多发转移瘤
常有原发肿瘤病史,表现为肝内散在、多发病灶,病灶类似于 EHE 表现;增强扫描动脉期多表现为环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常消退,渐进性强化少见。

图片


肝脏多发脓肿
临床常有高热、寒战、肝区疼痛及血象升高。
影像学上肝脓肿表现为水样密度(信号),DWI 呈明亮高信号,脓肿壁较薄且厚薄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周围过渡灌注。

图片


原发性肝癌弥漫型
与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密切相关,60%~90% 肝细胞肝癌常有 AFP 升高。
弥漫型肝癌平扫表现为多发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呈膨胀性生长,边界常清楚,边缘常可见假包膜形成,增强扫描常呈「快进快出」表现,假包膜呈延迟性强化。
图片

小结

HEHE 虽然罕见,但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较特异的征象包括肝包膜下匍匐样生长、T2WI 的「靶征」及增强扫描渐进性环形强化、「晕征」、「 棒棒糖征」、「 瘤内血管征」等特点,因此术前正确合理的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作者 | 歳鈅如歌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