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风湿寒病治疗原则亦不出于祛风、胜湿、温经、逐寒。使风、湿、寒之邪从肌表而出。而对风湿证治则更有其独见解。他说:“盖发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这说明,治疗风湿证可以汗解,但应微汗出,以使风湿俱出。如出汗太多,则风气虽去{风为阳邪易表散而出},而湿邪仍存在{因湿为阴邪,粘腻重浊,难以驱除},故不愈。又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湿痹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当利其小便。”这说明了湿痹之证、脉及其治法,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湿痹亦除。 《素问、痹论篇》 1:行痹者病处行走而不定,走注历节疼痛之类当散风为主,御寒利气仍不可废,更须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2:痛痹者寒气凝结,阳气不行,故痛有定处,治当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更须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 3:着痹者肢体重著不移,疼痛麻木是也,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治当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更须参以理脾补益之剂,盖土强自能胜湿,而气旺自无顽麻也。 风湿寒病主要病因 1:长期居住潮湿寒冷的地方。 2:出汗后受风湿寒邪侵犯。 3:高寒地区野外工作。 4:妇女产后受风、寒、湿。 5:长期使用野外厕所。 6:室内外温度相差悬殊。 7:长期食用寒冷食物。 8:风寒感冒没有彻底治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