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至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农历 五月廿七 宜养生丨忌急躁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 左河水《夏至》 夏至, 廿四节气中第10个节气。 夏季的第四个节气。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当太阳达到黄经90°时, 夏至已至,暂别清凉。 “日北至,日长之至, 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夏至,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 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同时,夏至的夜空也会逐渐变成夏季星空,那繁星闪烁的夜,将照着我们安然入梦。 一梦忽觉夏日长。 这一年,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半。 夏至,一年中雨水最丰盛的日子。 夏至过后,万物繁茂生长,需雨水滋润。故,夏至的午后,或傍晚,常会有一阵雷雨,骤来疾去。 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描写的恰如其分“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青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此时也恰逢江浙一带的“梅雨季节”,江南梅子黄熟季,阴雨绵绵不可期。 夏至,一年中最有回忆的日子。 盛夏夜,赏荷塘月色,听蝉声蛙鸣,该有多么惬意和悠然。 不由想起小时候,夏日炎炎、蝉鸣声声,姥姥摇着蒲扇,看漫天星辰璀璨,一起讲故事、猜谜语、吃西瓜,和小朋友的奔跑嬉闹,此情此景,恍如昨日。 高大的树木,大片的绿荫,硕大的叶片再光影中随风而舞,那片桦树林,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引得我们垂涎…… 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是最有诗意的告白,永存心间。 丨夏至三候丨 一候鹿角解丨鹿是属阳的山兽,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 二候蝉始鸣丨蝉鸣里树影明灭,蝉声是夏日最共鸣的符号。 三候半夏生丨半夏是一种野生中药草,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它地下的块茎。 丨夏至习俗丨 中国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北方爱吃面丨“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简简单单吃碗面,算是过节了。 南方吃荔枝丨夏至时节,刚从树上摘落的荔枝最为新鲜,水分丰盈,粉嫩欲滴,才最好吃。古人云:”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消夏避伏丨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 丨夏至养生丨 夏至,阳气虽旺,但阳气虚浮在体表,体内的五脏六腑正是最空虚的时候,体内阴寒,很容易引发疾病。 所以中国人都会选在夏至补一补,并借旺盛的阳气帮扶身体,冬病夏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食苦养精神丨夏至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苦菜、苦瓜、芹菜、莴笋等,皆能清泄暑热,提神醒脑。 食姜养阳气丨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正所谓“饭不想,吃生姜”。 食绿豆有节制丨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喝些绿豆汤、淡盐水,解暑又补水。但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 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周易》说: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重在养心。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多看看周遭绿色,平复心情,排除心中杂念。 丨夏至是语丨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滚滚红尘,一半烟火,一半清逸。 心有宁静,则清凉一夏。 夏至已至,愿你遇见美好的事! 来源:美尚 |
|
来自: 轻风的起点 > 《二十四节气、节假日、命名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