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许兴华数学 2017-06-21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色



1

关注生态学的观点,体现立德树人的高考立场

  人类是生态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人类的生活、生产等活动都与生态环境密切相连。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问题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森林遭到严重砍伐、野生动物大量灭绝、盲目捕捞使渔业资源受到破坏、大量使用农药使农作物及人体健康受到损害等等问题”被环境专家定义为严重威胁世界生态环境的十大问题。针对“盲目捕捞使渔业资源受到破坏”这一类问题,全国I卷第5题以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呈S型增长家畜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素材,让考生判断“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开始捕获家畜的合适时机是什么”。该题向考生传达了生态学的观点,同时也向考生和社会传达了在对待地球资源的问题上,人类不能只求索取,无原则地索取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人类自身,为了全人类的自身利益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具有保护全球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考查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服务于高考的选拔功能

  生物科学的素养是考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不具备生物学素养的公民,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高考生物学科的高一层次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在围绕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实践、现代生物科技等展开的同时,对生物学科的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进行了考查。试题不但从一般层面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也尝试考查考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这是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的一个亮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命过程是否能够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是衡量生物学科素养的一个指标,对此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有所创新。如全国I卷第30(1)题,关于“密闭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这一问题,若考生只回答“CO2的浓度降低”是不够的,必须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才是比较全面的。全国II卷第30题,以动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行为表现为主题进行设计,试题除考查与实验组动物相关的内容外,还考查了对照实验方面的内容:“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这一看似简单的答案,对考生来说准确地概括和归纳出来并不容易,只有对对照实验的本质有深刻和全面理解的考生才能答出关键点。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和答案的这种设计思路不但很好地体现了高考服务选拔的核心立场,对于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升,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3

体现学科特色,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导向教学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高考生物科除要求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外,还要求考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和得出结论的能力。2017年高考生物实验试题是按照相对较高的要求进行设计的,这不但有利于区分考生,同时对于改善中学教学不重视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存在“背”实验、“记”实验的状况也是非常有利的。如全国II卷第37题围绕“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这一实验主题进行设计,其中的第37(3)题:“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而且比较新颖的试题,答案对考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全国III卷中的第37题以从植物中提取某种物质这一实验主题进行设计,其中的第37(5)题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考查。回答这类实验试题,非常有利于亲手做过实验并对相关内容有所思考的考生。


【注】来源于《中国考试》,转载须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