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陷胸汤

 孤独薰依草 2017-06-22

柴胡陷胸汤---王付经方研究

【组成】  柴胡一钱(3g)  姜半夏三钱(9g)  小川连八分(3g)  苦桔梗一钱(3g)  黄芩钱半(5g)  瓜蒌仁杵,五钱(15g)  小枳实钱半(5g)  生姜汁四滴,分冲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化痰,理气宽胸。

【药理作用】  具有抗炎、抗菌、保肝利胆、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适用范围】

1.中医病证  少阳痰热气郁证:胸膈胃脘痞满,或按之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2.西医疾病  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少阳痰热气郁证者。

【知识要点】  

1.柴胡陷胸汤组成中药效与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煎药与服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功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医证与西医病之间的互补关系。

2.掌握柴胡配枳实,黄连、黄芩配瓜蒌实,半夏配瓜蒌实,桔梗配生姜汁之间的用量及相互作用关系。

3.方中柴胡配枳实治疗①以痰热为主,旨在使痰得气而化;②以气郁为主,旨在行气解郁。

【临床运用】  

1.用药特点:方中用黄连、黄芩、瓜蒌实清热,黄连、黄芩偏于燥湿,瓜蒌实偏于化痰;半夏、桔梗、生姜宣降化痰,半夏偏于降肺,桔梗偏于宣肺,生姜偏于宣散;柴胡、枳实理气,柴胡偏于透散,枳实偏于降泄,方药相互为用,以清热化痰,理气宽胸为主。

2.用量特点:方中用药8味,清热药3味如黄连、黄芩、瓜蒌实,用量总和是23g;宣降化痰药3味如半夏、桔梗、生姜,用量总和是12g;理气药2味如柴胡、枳实,用量总和是8g;其用量比例是近6∶3∶2,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是少阳痰热气郁证。



通俗傷寒論-------【製法用量】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黃芩10克  枳實10克  桔梗10克  黃連6克  瓜蔞仁10克  
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功效】

清熱化痰,理氣寬胸,和解少陽。

【現代應用】

現代醫學認為本方抗菌,消炎,解熱,祛痰,鎮咳,利膽。主要用於:急性膽囊炎、肺氣腫合併感染,見膈飽滿不舒,按之則痛,口苦,或咳嗽,痰黃苔黃,脈弦數者。

病例: 张某,男,27岁。夏令突遇寒潮,正在旅途,无所回避,次日恶寒发热,体温39.2℃,自服感冒清之类药物,欲其速愈,而增量服之,汗出如注,惧而停药投医。体温虽降至38℃左右,而恶寒依旧,汗出不畅,3日如斯。咳嗽更为严重,白黏痰少许,难以咯出,胸胁痛,舌质鲜红,苔白薄,脉数。笔者以为病如小结胸证,然此证一般无寒热现象,而患者明显,当是病兼少阳。

为透达六经辨证精神,不妨从另一角度思考,即表病经大汗之后,即使表证残存,决不可再用汗法;病者无阳明燥热可征,而三阴证与患者风马牛不相及,得非少阳病乎?此即为学者所称道之“排除诊断法”。辨证既明,故无掣肘之忧,径书方如下:
柴胡25g,黄芩10g,法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0g,浙贝10g,桔梗10g,鱼腥草30g,野菊花10g,百部15g,前胡10g。
7剂。服2剂,则寒热已尽,咳嗽胸痛减轻,7剂之后,诸证豁然。

病例: 袁某,男,41岁。素有咳嗽胸痛病史,时发时愈,于初夏来诊,诉发热、恶风、自汗数日,体温37.4℃~37.5℃(口腔),头昏,偶有头痛,左胸隐痛,周身乏力,口干,不欲饮,睡眠不安,心悸,小便黄,量略少,舌苔淡灰厚腻,脉弦。此例属痰热阻滞上焦,未曾根治,最易招致外邪,是外感引动宿疾,证像小结胸兼少阳证,先投柴胡蒿芩汤(小柴胡汤合蒿芩清胆汤),服药4周,低热始退,以湿性缠绵故也。

其后左胸仍痛,心悸消失,自觉燥热(体温正常),汗出以上半身为明显,2日未曾大便,舌红而胖,苔薄白,仍属痰热未尽,少阳经气不利,故改投柴陷汤:

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太子参10g,全瓜蒌10g,黄连6g,枳实20g,炒川楝10g,虎杖10g,玄胡15g,郁金10g,片姜黄10g,土鳖10g,红花10g。

再治3周,诸症消失。观其方,似无用土鳖、红花之理,然则痰热胸痛既久,络脉为之不利,必兼活血通络之品,其效始彰。加用虎杖者,一则助其清热化痰之功,再则利于通便,因痰热未解者,不可妄用大黄之类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