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凉解表剂”银翘散之“解表”质疑

 369蓝田书院 2017-06-23

“辛凉解表剂”的代表方银翘散的主药银花、连翘,既不辛凉,也不解表,怎么就成了“辛凉解表”的代表方了呢?

一《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

《温病条辨·上焦篇》

第二条:“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第三条:“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吴鞠通对“恶风寒”的自注:伤寒之恶寒,太阳属寒水而主表,故恶风寒也;温病之恶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恶风寒也。

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吴鞠通在自注中是这样解释前半条的:“虽曰温病,既恶风寒,明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成内热外寒之证”,故用桂枝汤(桂枝用量是芍药的两倍)以先解在表之风寒。

第五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

此条自注说“恶寒已解,是全无风寒,止余温病。”

辛凉平剂银翘散方

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 竹叶四钱 生甘草五钱 芥穗四钱 淡豆豉五钱 牛蒡子六钱 芦根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以上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与银翘散相关的论述。有如下问题需要质疑。

第一,温病初期的临床表现有: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恶风寒”。在这里,吴鞠通认为“恶风寒”是温病的固有表现,其自注云:“温病之恶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恶风寒也。”

第二,温病初期的治疗,有恶风寒的用桂枝汤;没有恶风寒的用银翘散。根据吴鞠通的自注“虽曰温病,既恶风寒,明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成内热外寒之证,故仍旧用桂枝(桂枝用量是芍药的两倍)辛温解肌法,俾得微汗,而寒热之邪皆解矣。温热之邪,春夏之气也,不恶风寒,则不兼寒风可知,此非辛凉秋金之气,不足以解之。桂枝辛温,以之治温,是以火济火也,故改从《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法。在这里,吴鞠通认为,恶风寒是兼有外寒,也就是兼有表证,所以要先解表,用桂枝汤;不恶风寒的,是不兼外寒,所以不能用桂枝汤解表,要用辛凉平剂银翘散。用银翘散的目的是什么呢?他在银翘散的自注中认为是“纯然清肃上焦”,显然不是解表,而是清肺热。因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第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吴鞠通对温病初期出现的“恶寒”的理解是前后矛盾的,对第三条的自注认为,温病本身也会出现“恶寒”,而对第四条的自注则认为,“恶寒”兼有外寒。但是,在他的潜意识里最终还是将“恶寒”作温病初期的固有表现,所以自己一边说银翘散的主证是“但热,不恶寒而渴”,一边在方中加上了明显是辛温解表的药物荆芥穗、淡豆豉。正是他的这种自相矛盾,才导致了将温病初期作为表证,将银翘散作为辛凉解表剂的奇谈怪论。

第四,从吴鞠通的本意来说,用银翘散的目的是为了清肺热,这是肯定的。从用银花、连翘作为方名,作为主药,在方中的用量最大,这都强调了银翘散的清热作用,因为银花、连翘是清热解毒的名药。方中其他药物,除了荆芥穗、淡豆豉以外,也都是清热药。也是因为如此,所以我认为,银翘散用于温病初期不恶寒时,要去掉方中的荆芥穗、淡豆豉。

二 《方剂学》中的银翘散

《方剂学》中,银翘散辛凉解表的第一方[1]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证治机理: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

方解:方中重用银花、连翘为君,二药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

从以上《方剂学》中关于银翘散的内容,至少有以下质疑。

第一,既然将银翘散放在辛凉解表剂中,其功用为什么要叫“辛凉透表”而不叫解表?

第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主治证是“但热,不恶寒而渴”,为什么将其篡改为“微恶风寒”?

第三,其在证治机理中说“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温病的病因是热邪,热邪的性质是升散的,而且是从口鼻而入的,卫气怎么能“被郁”呢?

第四,其方解说“方中重用银花、连翘为君,二药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说麻黄汤“辛温解表”是因为麻黄是“辛温”的,银翘散的君药银花、连翘并不是“辛”的,怎么能叫“辛凉”解表呢?不是“辛”的,就说是“芳香”的,“芳香”的就能解表吗?因为要将其说成“解表”,就说其是“芳香”的,因为是“芳香”的,就可以“辟秽化浊”,问题是银翘散证有“秽浊之气”吗?

三 银翘散的实质是清肺热

在历版《方剂学》教材中,银翘散都被作为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只是这个所谓“解表剂”的代表方,君药却不是解表药,而是银花、连翘。无论是方名,还是用量,银花、连翘在方中的君药地位都不可动摇。为了解决这个“名实不符”的矛盾,《方剂学》硬是将“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加上所谓“疏散风热”的功效。其实,这只一种自圆其说和自欺欺人,银翘散根本不是“解表剂”,银翘散的实质是清肺热。

现行《方剂学》这样定义“解表剂”:“凡用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2]本方君药是银花、连翘,是“清热药”,而非“解表药”。因此,银翘散也并不符合现在《方剂学》解表剂的定义。

吴鞠通谓[3],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可见本方证的病机,在于风、热淫于“内”,而非淫于“外”。风热在“内”,即当清里,而非解表。由此可知,银翘散实为“清里方”。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银翘散的主证是“但热,不恶寒而渴”,是温病初期的肺热证,治疗应该清肺热,不应该用解表药荆芥穗、淡豆豉,这是吴鞠通的错误;加上荆芥穗、淡豆豉以后,功效变成清肺热为主,兼以解表,这时的主证中才应该有“微恶寒”。因此,我认为银翘散证应为表寒里热证[6](肺热为主兼有轻微的表寒)。银翘散所治主症中,“发热、口渴、咽痛、咳嗽”应为肺热证;而“微恶风寒”当属表寒证。因此,将银翘散主证表述为肺热为主兼有轻微的表寒证,银翘散的功效在于重用银花、连翘、芦根等清热药以清解肺热,稍加荆芥穗、豆豉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在表之寒邪。这一观点不管是从对银翘散的主症分析,还是从“以药测证”的角度来看,都是可以得到印证的。

近年来,我曾多次发表论文对这一观点进行深入阐释[4]~ [13],这将使外感病初期的辨治思路明确而易于操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临床运用银翘散时,不少医家也遵循这种思路谴方用药,这在下面的医案研究中能够得到证明,只是没有人能够从理论上进行清楚的阐述。

四 银翘散临床运用研究

(一)吴鞠通用银翘散的医案

案1 [14]甲子年四月十三日风温自汗。连翘(三钱) 银花(二钱) 甘草(一钱) 苦桔梗(二钱) 杏仁(二钱) 牛蒡子(三钱)薄荷(八分) 豆豉(二钱) 芦根(三把)今晚二帖,明早一帖,午前服完。十四日 即于前方内加连心麦冬(三钱) 细生地(三钱)

案2 赵 二十六岁 乙酉年四月初四日六脉浮弦而数,弦则为风,浮为在表,数则为热,证现喉痛。卯酉终气,本有温病之明文。虽头痛身痛恶寒甚,不得误用辛温,宜辛凉芳香清上。盖上焦主表,表即上焦也。桔梗(五钱) 豆豉(三钱) 银花(三钱) 人中黄(二钱) 牛蒡子(四钱) 连翘(三钱) 荆芥穗(五钱) 郁金(二钱) 芦根(五钱) 薄荷(五钱)煮三饭碗,先服一碗,即饮百沸汤一碗,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后,第二、三碗不必饮汤。服一帖而表解,又服一帖而身热尽退。初六日身热虽退,喉痛未止,与代赈普济散。日三四服,三日后痊愈。

分析:上两案是吴鞠通自己的医案。汤某“风温自汗”,就是以肺热为主,不兼表寒,应以清解肺热为主要治法,所以吴鞠通用银翘散减去荆芥穗来治疗;赵某“喉痛”,兼见“头痛身痛恶寒甚”,此例病人表寒较重而肺热较轻,吴鞠通以银翘散化裁,加重解表散寒(荆芥穗五钱豆豉三钱),而减轻清肺解毒(银花、连翘、各用三钱)。

(二)张子培、何廉臣“银翘散加麻黄”

清朝四川名医张子培在《春温三字诀》中谓[15]:“予每用银翘桑菊二方,皆加生麻黄绒七八分或一二钱,功效倍于本方百倍”。又谓:“或谓伤寒宜解表,温病忌发汗。夫伤寒解表,令出外也;然则,温病忌汗,令内入乎?不通之甚!”张氏之所以在银翘散中再加生麻黄绒,可能是为了加强其辛温散寒解表的力量。

何廉臣在勘校《通俗伤寒论》“春温伤寒”时论述自己的经验说:“春温兼寒,往往新感多,伏气少。每由春令天气过暖,吸收温邪,先伏于肺,猝感暴寒而发。初起时头痛,身热,微恶寒而无汗者,仿张子培法,银翘散略加麻黄。”[16]由此可见,何氏之所以要在银翘散中加麻黄,其原因在于“春温兼寒”,亦即是里热兼有外寒证。

(三) 蒲辅周“银翘散加葱白”

蒲辅周先生在用银翘散时,往往视病情而加葱白,葱白与原方中的豆豉相配,即为辛温解表名方“葱豉汤”,以此来加大银翘散散寒的作用。蒲氏医案一则如下[17]

霍某某,男,8个月,1964年1月30日初诊。发烧二天,咽喉红,无汗,四肢时凉时热。今日体温40.1℃,呛咳,口干欲饮,腹微满,大便二日未解,小便多。舌正红,苔薄白,脉浮数。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属上焦风热闭结,治宜清宣法。处方:僵蚕一钱半升麻八分 荆芥八分 桔梗一钱 连翘一钱 香豆豉五钱 射干八分 薄荷(后下)七分 竹叶一钱 芦根四钱 甘草八分 葱白(后下)三寸 一剂。

该案临床特点是:既有发热、口干欲饮、呛咳、咽喉红等肺热见症,又有无汗,四肢时凉时热等表气郁闭的见症。蒲氏认为是“上焦风热闭结,治宜清宣法”,以银翘散为主方加入葱白治疗,疗效显著。通过病例分析,我们也可以认为患者兼见无汗,四肢时凉时热等症属于肺热兼有表寒郁闭证,而用银翘散加葱白是增强了原方解表散寒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冀主编.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2.

[2]许济群主编.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6.

[3]吴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6:26.

[4]肖相如.温病初其不是表证,中国中医药报,2003847.

[5]肖相如.表证辨析,中国医药学报,200419(增刊):187.

[6]肖相如.太阳温病提纲“不恶寒”的意义――温病初期不是表证,辽宁中医杂志,20048318):644.

[7]肖相如《伤寒论》表证相关理论及其临床意义,河南中医,2007276):13.

[8]肖相如.区别太阳阳明与正阳阳明的临床意义.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1.

[9]肖相如.表证不是六淫都有.河南中医,2009298):729

[10]董正平.银翘散本义.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37~7438

[10]董正平.银翘散本义.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37~7438(作者:董正平,通讯作者:肖相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