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最优秀的人学习 我特别喜欢跟最优秀的人学习,因为他们解决问题有方法,不复杂,利用极小的代价解决很重大的问题。而我本人是一个很懒惰的性格,跟这些优秀的在一起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勤奋。 优秀人才的特征:极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我的一位武术老师,他是研究生毕业,但是一直热爱传统武术,所以很早就拜访名师,但在工作之后他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上了传统和现代结合的路子,一有时间他就去专业队进行训练,和不同的专业选手进行切磋,这让他对武术的理解超越很多人,而这些东西已经没有师父可以教他,全靠他自己不断的自我学习。 我的中医师父,每次我问问题都能解答的非常清晰明确,我就在想难道都是背下来的吗?他七次重学中医,黄帝内经都翻坏了好几本,中医西医的基础知识烂熟于心,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他学习的素材,自我学习能力之强让我叹为观止! 我的一位朋友,天生体弱,上学工作只能半天,因为体能受不了。他无法走体力学习的路线就走上了脑力学习的路线,没有人教他他就利用网络去学习,现在天猫店铺做的非常之好。 以前在单位工作的时候就有这种感慨,很多同事都希望能够安稳的过一辈子,没有在业余时间提升自我,而单位的工作是重复性的劳作,甚至随便拉一个人都可以来操作,很容易被别人替代,而另外的一些有远见的同事,早早的就开始了自我学习,开始内部创业,公司宣布裁员时,绝大部分同事都非常痛苦包括我,很难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了,自我学习的同事则非常轻松,他们早已经获得了新的认知升级,并早早的做了准备。同样的工作年限,同样的工作内容,因为不一样的工作认识,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十年的太极经验还是一年的太极经验用了十年? 我认识一个拳友,60岁,跟随他的师父练拳有十年,练习非常的认真,每天晚上在湖边的树林雷打不动的练习基本功,练习太极拳,自己也觉得练的不错,有一天跟一位才来学习没几天的拳友推手,说我来教教你,要这样这样推,结果对方站着没动保持间架结构他完全推不动,然后他说:你这不是太极拳,你练的不对。继续去练他自己的了。 经常有拳友在微信上问我:谢老师我练太极十年了,但总感觉自己进步缓慢,甚至还在退步,刚开始身体改善现在消失了,我越练越没有方向。练拳的时间虽然长,但练拳的认识从来没有更新过,你不迭代自己的练拳认识,还用你当初练拳时的认识来学习,进步是必然缓慢甚至倒退。 后来我开拳馆,线下实体馆,做的非常辛苦,我天天出门去发传单,做广告,教学比别人认真,比别人负责,但是学员的满意度并不高,拳馆的生意也很一般,甚至只能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在这样的状态下我还想超越其他拳馆(太天真),你的东西并不比别人好,你的宣传手段不比别人高明,你仅仅靠体力去拼搏,几乎没有效果。很快的我开始思考差异性,我该如何去超越别人,跟随在别人后面一定是没有前途的,你要从其他维度去超越对手,而我找到的就是医武同修。一个懂中医又懂武术的老师,能让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不是你就这么练就行了,切实的提升练习效果,降低学习代价。这个过程辛不辛苦,中医学习的成材率极低,但是方向一旦明确,剩下就要靠终生的自我学习。 没犯过错怎么会改错? 很久前一位大师的女儿来给我们上课,拳友问了她一个问题,说我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觉得身上的气乱走,这个该如何解决?她回答到:我从小跟我父亲练拳就没有练错过,所以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你的问题,这个问题你可以去问我的父亲。她说的很客观,她自己没有经历过错误到改正的过程,又如何去指导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呢? 这个问题是现在很普遍的现象,一些老师水平极高基础极好,但并不了解成年人练拳的很多错误和痛苦,比如肩胯的问题,老师从小的基本功就好,完全不存在基础问题,但是成年学生大多没有基础。这就造成了你只要练就行了,老师也是这么过来的,太极十年不出门等等现象 我是成年以后练的太极拳,经历过那些错误,经历过我的老师要我蹲低点蹲低点,膝盖疼多打就不疼了这种错误以后,才会极力去避免运动伤害,到后来我不断升级我的认知,从医学角度去考虑人体结构,去帮学生解决问题,才进入了全新的境界,医武同修。 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one thing 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为什么很多人十年也无法进步,就是因为他一次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沉肩坠肘,屈膝松胯,尾闾内扣,很多人希望在一个动作里解决所有的这些细节点,然后你会发现,扣了尾闾肚子就紧张,拉了脖子肩膀就紧张,屈膝之后胯并没有松。 我在教学的时候强调一个动作只解决一个问题,开肩就只解决肩的问题,开胯就只解决胯的问题,无极桩就只解决脊椎的问题,当所有的关键点被解决之后,你自己通过浑圆桩来组合实现拳论上的要求。 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解决问题 上次大拳师敢问敢答的内容,很多拳友问我的问题都非常具体,比如气沉丹田,丹田内转,膝盖不受伤害等等问题,而我回答的核心则是你要先练出整劲,所谓整劲就是完美的身体基础结构,大部分人是在整劲没有的前提下去做气沉丹田,去做尾闾内扣,去做缠丝,他的注意力全部只在某一个细节上,这样你无法学会,也是所谓的一叶障目,跟我学习的内功班学员很多一个月就进步飞快,一起练拳的人都觉得他们练了好多年,就是因为重视了整体,又解决了细节。 因人而异是王道 同学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我教每个人的东西都不完全一样,难道不应该大家学的都一样才公平吗?中国的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地方就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身体结构,体力状态都不相同,你都是一个强度去练习一个方法去练习一定会让一部分人练坏身体,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跟我学习很愉快,我从不要求你拼命练习,你的目的是为了养生,拼命练习是竞技运动,快乐轻松愉快的练太极才是一种享受。 当年杨露禅为了给皇宫贵族教拳,将拳改的非常轻柔,这就是与时俱进,对当今的大部分养生群体来说,像皇族一样练拳才是真的享受太极的魅力。而拼命练习的方式适合以竞技为目标的群体。 让自己用一年时间获得别人十年太极功力,把握住这2点:终身学习和不断改错,如果你真的这么去做,进步将会超越你的想象。 |
|
来自: 昵称40561730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