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亚军|颈内动脉急性闭塞不同开通策略选择

 张东璞的图书馆 2017-06-26


来自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的鄂亚军教授为我们带来3个精彩病例,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病例1:66岁男性,主因“突发右侧肢体瘫痪3小时”入院的,NIHSS评分8分,ASPECT评分9分左右,DS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晚期经代偿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远端显影,考虑慢性狭窄合并急性闭塞。采用Traxcess 14微导丝携Rebar 18微导管通过闭塞段,造影证实在真腔内后,小球囊扩张、置入保护伞、大球囊扩张、最后置入支架完成开通,术后患者右肢无力部分恢复,24小时复查CT左侧额叶小片状梗死,但无明显新增体征,经典开通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2:49岁男性,主因“反应迟钝10小时、突发左侧肢体偏瘫3小时”入院,NIHSS评分7分,ASPECT评分7分左右,DSA提示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经软膜支向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部分代偿,结合症状考虑右侧急性闭塞可能。通过观察Pilot 50导丝头端摆动幅度判断是否在真腔,但小球囊扩张后仍发现M1段栓塞表现,遂未再送入保护伞,大球囊扩张后置入Wallstent支架为取栓做准备。幸运的是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栓子碎裂,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症状已部分缓解,未再做进一步取栓。第二天患者左侧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病例3:66岁男性,主因为“左侧腮腺肿物切除术后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能3小时”的院内患者,NIHSS评分10分。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急性闭塞,前交通开放,考虑右向左部分代偿。考虑行急性右侧颈动脉开通,因Guiding到位困难,交换导丝后用多功能管携Guiding到位,但很不稳定,遂采用泥鳅导丝携多功能管向上直接开通、造影,撤出多功能管后行小球囊前扩张,因患者不配合且Guiding很不稳定,遂未置入保护伞,直接置入支架。幸运的是患者术后10天肢体功能完全恢复。


最后鄂教授对3个病例简单总结,微导丝与微导管配合可直接造影证实远端真腔;微导丝与小球囊配合支撑力稍好于前者,但利用导丝摆动证实远端真腔需要一定经验,而多功能管配合泥鳅导丝配合开通多为无奈之举,虽效率较高,但远端栓塞风险较大。

关注神经介入在线,了解CSA&TISC2017精彩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