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区别(下)

 RK588 2017-06-26

王官学术阐述西周形成的中华文明思想体系。 




喷气式客机、高速铁路、互联网,极大缩短了东西方的距离,虽然全球之间的互动日渐增多,但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深层次碰撞却或隐或现,并影响着个人与民族的走向。我们在大致了解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基因之后,再由此出发做一个对比,以检视中华文明的发展趋势。


如果予以简化,那么从根本上来说,人类要处理的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我们将这三个关系作为纬度,并且以王官学术的阳刚健动之气与中道作为经度,就能大致看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区别。


我们通过阳刚健动之气——中华文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上)中道——中华文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下),对作为经度的阳刚健动之气与中道已经有了认识,接下来就认识作为纬度的三种关系。


如果对这三种关系进行重要性的排序,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人是群体性的动物,人类的文明依赖于群体的协助创造,单个的人,不仅很难在自然界生存,更何况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社会运作模式上,并且直接决定个体与族群之间的关系。


其次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人类族群能在自然界中通过采集与捕猎生存,但无法继续利用自然界予以发展。人类只有掌握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人的理性,才能有小麦、水稻、牛、羊、马、猪、狗,才能有青铜、钢铁、蒸汽机、水泥、石油化工……而且随着人类族群的扩大,还需要理解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产出更多的物质,保持人类族群的生存环境。


最后,当然也是最基本的,是人与自身的关系。无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要以肉体的生存、思想的形成、能力的建构、人性的培育等人与自身的关系作为基础,则最终必将回归到人与自身的关系。


地球上近几千年的文明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延续至今的,农耕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游牧文化的代表是欧洲文明。总体而言,以农耕文化为基因形成的中华文明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和谐共赢作为主要思考模式。以游牧文化为基因形成的西方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征服作为主要思考模式。


接下来我们以三个维度、两个经度作为标准,分别衡量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的基因是游牧文化,依据游牧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基因——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区别(上)所述,按照三个维度、两个经度,我们可以看出:


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文明虽然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文理性锤炼,但由于不够彻底,宗教、玄思依然盘踞在根源,一旦触及到根本性的思考,西方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游牧文化思维模式。西方文明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注重单极思维,试图去强力征服对方。譬如在一开始往往会彬彬有礼,但随着行事的深入,必然会遇到各式各样良性或恶性的冲突,此时游牧文化的零和博弈、行事无边界就会凸显,导致这个关系趋向于征服。现在西方的平等口号喊了几百年,近几十年有了很大进展,但基因里游牧文化的奴隶思维难以很快去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很容易反弹。


2.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文明受玄思的影响,对于事物有着深究的天性,这也是一种阳刚健动之气。一旦游牧文化融入到定居的城市,多余的阳刚健动之气会在这方面迸发,与原有的农耕文化很好地互补。而且西方文明的征服欲望,能够持续不断地研究征服自然界。这种对外物的探究,终究会形成持续的科技进步,恐怕是现代科学产生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玄思促成了科技文明的持续发展。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游牧文明的玄思不值得学习提倡,虽然过去人类对经验认识能力太低下,从而产生玄思,一旦对经验认识有突破,这些玄思反而会推动人类对经验的认识。


3.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游牧文化的巫术、玄思基础上,西方文明融合农耕文化,形成了以宗教与形而上学为根本的模式。现代的西方文明标榜个体自由,这是玄思的产物,会影响甚至瓦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在具备强大民族聚集力的群体面前,很容易溃败。因此在践行个体自由之时要充分认识到局限性,遵守中道思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自由。


4.阳刚健动之气。西方文明的阳刚健动之气虽然盛大,但更多的是偏重于动物属性,缺乏人文理性的锤炼,于是一方面容易高亢,另一方面也容易衰退,当今西欧所面临的状况,其根本就在于阳刚健动之气的衰减。


5.中道。西方文明最致命的缺陷,是没有形成中道思想。我们返视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以及近代西方的历史,会发现他们要么阳刚健动之气高亢导致失败,要么阳刚健动之气衰减导致崩溃,其原因就是缺乏中道思想,并导致一旦失败就没有重新再起的可能性。西方文明的由盛而衰而亡,似乎成了宿命,而要解开这个宿命,只能与中华文明相融合,学习中华文明,从根子上剔除宗教玄思,建立起人文理性的中道思想。


中华文明的基因是农耕文化,依据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区别(中)所述,按照三个维度、两个经度,我们可以看出:


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华文明在周朝的时候构建完成中道思想,注重人文理性,剔除了宗教的基因,并以礼乐取代宗教,确立了发展的可持续性。依托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会以共赢博弈作为思维模式,以理性的中道思想解决问题。这种根深蒂固的包容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所需要的社会运作模式。


2.人与自然的关系。农耕文化缺乏扩张进取的内在动力,动物性的阳刚健动之气存在天然不足,导致不会去主动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因此,中华文明一方面要延续商朝文明,主动培育锻造人文理性的阳刚健动之气,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西方文明,提升对自然界的玄思,建立起有效的人与自然关系。


3.人与自身的关系。农耕文化经过长久地积累,对自身的身体有了充分的认识,形成了独步天下的中医,以及系统的内在锻炼方法。中华文明能正确认识个体与族群的关系,懂得只有族群的长久延续,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体自由。


4.阳刚健动之气。农耕文化的最大缺陷,就是动物性的阳刚健动之气处于长期的天然不足,表象是缺乏奋斗的闯劲。中华文明要持续发展,必须坚决克服这一点,承继商文明,永久地锻造人文理性的阳刚健动之气,逐步改变农耕文化基因中阳刚健动之气缺乏的状态,这是决定中华民族未来能否始终屹立的根本性因素。


5.中道。中华文明最根本的优势,就是形成于3000年前的中道思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传承,加强训练,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加以充实。


讨论到了这里,我们对于中华文明不仅有了理性的信心,也应该知道未来该怎么做。当今的时代,游牧的生活方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城市定居成为文明的主流。这个时代只能围绕城市定居为基础打造相应的文明,由此决定了中华文明是这个时代的根本潮流。


亿万人历经上万年形成的文明,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都需要众多领域的参与,绝非一个简单的文字构架。只有确立了方向,才能奋力地前行。否则,在森林中打圈,最终的结果是耗尽体力而无法抵达目的地。


最后,简单谈谈中华文明的发展要点。


1.强化阳刚健动之气,探究自然。中华文明必须持续提升阳刚健动之气,主动形成深究的思维,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追求事物的真相,当然这个追求的过程必须符合中道。更关键的是,要从深层次强化基因,加强对商秦汉文明的传承,弥补阳刚健动之气的天然不足。


2.深化并发展中道思想。虽然动物性阳刚健动之气的不足容易产生中道思想,但建筑在阳刚健动之气不足基础上的中道思想是有缺陷的,因此还要全面掌握中道思想,因应时代的变化。


3.充分回溯源头,掌握西周王室奠定的中华文明。从战国开始,中华文明根本思想开始模糊,汉末受佛教和游牧文化冲击而持续变异,因此必须完成正本清源的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再度审视《周易》、《尚书》、《老子》等典籍,直接汲取商周文明,秦汉文化,充分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并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开出更灿烂的文明。


4.去除宗教的影响。商周更替决定中华民族走向的商周更替——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启蒙,已经给我们奠定了人文理性的基础。在西方一神教进入以前,其他族群一旦进入了东亚的中华文明区域,就会被逐步同化而吸收,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性。但西方一神教没有进入族群,而是依托现代的科技水平与生活方式,在思想层面上对文化认知水平低下、心理依附性强的人群聚落进行无形传播。这种情况下,游牧与农耕两者不同基因的文化未经有效融合,于是西方文明的零和博弈基因会强力传播,对中华文明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面临西方文明各种形式的宗教影响之时,要持续坚守中华民族的人文理性精神。


5.铸就思想防护堤,防止西方思想的冲击。我们既要学习西方近代定居之后所形成文明的优秀之处,更要防止游牧文化中玄思无界限思维借助文学、艺术、哲学等工具的入侵。我们必须善于分辨西方思想中各种形式的玄思,譬如,我们要洞悉柏拉图的理想国、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乌托邦、普世价值、自由至上、民主至上等等,其实都是一神教思想的变异,都是脱离现实的无边际玄思产物。


6.理性对待个人与族群。族群是由单个的个体组成,但族群又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因此个人与族群的关系,存在着一个界限。中华文明本来就有很好的个体自由传统,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个体自由的认识,回复春秋两汉时期的君子风范,另一方面又要严格注重个体与族群的关系,根本上以族群为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