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真味:基本的基本

 tjboyue 2017-06-28


《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


 

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一些拳友害怕训练力量的手段,认为会减低他们太极拳松柔的面目,就连提水都不敢,这是非常可笑的,也是非常可悲的。
诚然,习练太极拳不需要专门去训练力量,可不代表不能。你要能拿个大杆子训练个十几分钟,你全身的肌肉不被训练到,那就奇怪了,虽然你说那是在训练劲,其实区别不大。我之前说过太极拳不是气功,一些老师一上来就讲些高级货,气啊,经脉啊,无非是抓一些吸引人眼球的东西。实际上,形神意气力招劲,都是一步步来,也都结合着来得,脱离一些基本东西单讲气啊,周天之类,会让学员虽然心向往之,可也无可奈何。还很有可能搞错了“气”的本质。

杨式太极拳的训练体系实在庞大,先不论招式拳架,单讲为了运气入门,或松身发劲,就有很多不同的功用法门。初学者必须在培养内气,养气后才能有所体会。如果你连气感都没有,证明你实在太心烦了,松静不下来啊。我当初为了找寻资料,花了不少心血,终于让我能够形成一整套比较符合自己的杨式太极拳训练方法。证明一切入手,必须要有气感。没有这个,谈不上习练太极拳。

很多人还不相信杨式“十要”,不认真履行,这就难怪练不出什么了。在这里,还是要在重复一下要点:虚领“灵”顶劲、含胸拨背、沉肩坠肘, 所谓虚领顶劲,就是当气感足,能够产生内气,而且可以把气从尾闾提到头顶百会上,在百会之上形成一个若有若无的气团,气足时根本不需提气,只要身心一松就会在百会上产生这个东西,此时你的脑筋会非常清醒,精神会很足,保持这东西的存在即可。

所谓含胸,就是呼气时让肺部自然向下松落,松开檀中穴,让提到百会穴或者上背的气落到上腹。
所谓拨背,就是用上腹和下肺气,随着气的吸满,再想吸气,背就会自然向上提起,这就是拨背。
所谓气沉丹田,就是在呼气时松开上中下三个丹田和身体肌肉,让提到上背或百会的气直接往下落,气感强时,你会感到有什么东西从上背或百会慢慢落到下丹田,很舒服。


以上,我习练三年体会到了,可一些聪明人,半年就行。真是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

再提下呼吸,自然呼吸是对不练气的人来说的,其实如果自然呼吸松开了,呼吸也会不知不觉的变深,甚至会以呼吸来引导动作的开合。不要管顺逆呼吸,你只要管先把肺放落下去,从肺的下半部份尽量的吸入空气。开始如要在练气,调呼吸是练气必经的法门,不调呼吸就谈不上练气。当然,不调呼吸也可以产生麻、胀等气感,但如果要运行内气,不调呼吸是不行的。要想练气和松静有功夫,只有内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松静到了极点,僵柔劲——松沉劲——轻灵劲才会逐渐自然产生,强行追求没有好处。

以下非习拳呼吸,为练气的心法练习。有些人不是很喜欢这些高功法吗,我也来介绍介绍。

站桩,闭眼,双手自然下垂。排除一切杂念,保持深呼吸,保持细、缓、均、长、舒。每一次的深呼吸,都想像从额头一带吸入宇宙灵气,像一道发光的流水,注入丹田,使丹田累积越来越结实的灵气。

吸气时,想像眉间打开,是为开玄关,意想气从额头吸入体内,犹如一道发光的丝线或水流,注入丹田,在丹田形成一个金色的火球。

然后闭气,闭气时,想像丹田的金色火球,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闭气时间为4-9秒钟,你可以从1数到18或数到9。一般人数两个数为一秒,那是对数的快的人来说的。

然后吐气,吐气时,想像部分气从任脉往上走,在膻中形成一颗金色火球,与丹田的金色火球同时发光发热。

完成上面进度后,可以再进行——下行气的练习,不但有助于未来打通全身经脉,且会大幅减少真气走岔的风险。功法如下:
吸气时,想像气从额头吸入体内,犹如一道发光的丝线或水流,沿着鼻子、口唇两边、下巴、颈子、胸部、腹部到达会阴。然后分成两道,沿着两腿到达脚底。

闭气时,想像丹田有个金色火球,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

吐气时,想像气从脚底往上走到会阴、丹田、腹部、胸部,停在胸部的膻中,膻中有一颗金色火球在发光发热。闭气时间如上相同。


请参考,这应是百日筑基修炼。请避免在饭后一小时内及沐浴后半小时内练功,勿酗酒、勿熬夜、勿过渡操劳,摄取均衡营养,减少房事、远离刺激,少欲知足,以平和之心面对人事,多接触大自然,则百日筑基易成。


注意,不可意念太重,气冲上头。那些行气方法的重点是在宁心安神的前提下,用意认真体会气在体内的上下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鼓荡感和似松非松、似紧非紧的感觉,丹田的火球不是重点。而且女人练气不宜从下丹田入手,但也不是不能守任何丹田,有两个部位是可以守的,中丹田和上丹田。另外,女人练气应静候心灵清静,安守中丹田,最好是从上丹田入手,待到心神宁静后再入于中丹田,即安守中丹田就可以。

但感觉意守还是不好,想象就没有对错的。

以上功法是用来练气感的,所以必须把内外气分开,也就是把呼吸之气和体内外交换之气分开,不要混在一起。重点是练上丹田的吸气、中丹田的呼气、下丹田的练气和体验气在体内的上下行走。
练了功法以后再盘架子,感到双臂异常沉重是很正常的,当内气丰富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感到双手变轻。

以下丹田之文火炼双肾之先天之气,先天之气足了,气感就会产生,所以中丹田呼气时感到膨胀也是很正常的。

双腿之轻灵,气能提起,又能沉得下,双脚自然沉重轻灵皆有之,自然在盘架子时可以实现迈步如猫行,轻提轻放。

吸气时内气下沉,要走足少阳胆经的路线,同时将部分内气由足少阳胆经接入下丹田,充足空掉的下丹田,由下丹田文火温养。

下丹田文火温养时闭气,最好让下丹田与双足涌泉的连线中点在一条垂直线上,涌泉在古代的说法上与双肾一体,而先天之气就隐含在双肾里面,重心压在涌泉才能激发肾气,发动先天之气。

吸气时内气上升,要走足少阴肾经的路线,把从涌泉和下丹田提上来的无用内气从中丹田排出,同时先天真气在中丹田形成火球状向全身发散,充实全身各部位,自然会感到膨胀,产先天之气积累多了,就会由松沉变成轻灵,没有气感是无法做到轻灵的。

这全是古人提到的原理,现代科学不好解说此事,不过这样练会产生气感,会使周身及一举一动都轻灵倒是真的。

真不知道我在介绍推荐什么,就先这样吧。朋友,就快接近太极拳真味了呢。。


附;杨澄浦太极拳说十要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 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