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田兆麟论太极拳太极拳详解

 隐士的书屋 2014-06-10

 

太极拳详解

一、太极拳原理

(一)太极拳主旨

1.以心行气——意到气亦到

①以心行气——意到气亦到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自能从心所欲,毫无阻滞,等后天之力化尽,先天之内劲自然增长,由习惯而成自然,则一切意想力,自能支配生理作用。故曰:“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又云:“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②以心行气——意到气亦到。务令沉着,久则内劲增长,但非格外运气。

③以气运身——气动身亦动。气要顺遂,则身能便利从心。

2.心神宜内敛;行气宜鼓荡;周身宜轻灵

(1)心神宜内敛

不论在盘架子或推手时,心神必须专一,万不可心神散乱,否则气必散漫,益处毫无。因为太极拳的要点,全在一个“静”字。故曰:“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2)行气宜鼓荡

此有不许硬压丹田之意。气之行走,或沉丹田,或贴脊背,均当徐徐行之。

气以直养而无害:养先天之气。养气则顺乎自然,故无有穷尽。非运后天之气,运气则流弊肾大,是有穷尽。

(3)周身宜轻灵

初学练架子宜慢,方能时时皆有意识引导动作俱进,并且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方不致有气脉偾张之弊。

轻:一切动作,固宜以心意为主,如举手,虽微微一动,便作一举,如无意识续示即不再进,方谓真轻。

灵:如手由低处举高,处处作无数一举想,而时时有随意变化之妙,方谓真灵。

3.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呼吸与动作协调,眼神宜注视

(1)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心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如手足开时,心意与之俱开,合时心意与之俱合,内外一起,浑然无间,则其动犹静也(即能到虚静境界)

心为令,如主帅发令。

气为旗,如表示其令之旗,又气如车轮。

腰为纛,如大使旗,中正不偏,又腰如车轴。

气为旗,腰为纛:腰为一身枢纽,腰动则先天之气如车轮旋转,气遍全身而不少滞,因为无处不随腰运动圆转。

(2)动作与呼吸

动作时当呼则呼,当吸则吸。呼时先天气下沉,吸时先天气上升。故曰:“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3)眼神注视

意之所至,眼神贯之,不然意东视西,有和效用?故曰:“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二)太极拳姿势

1.总体要求

太极拳姿势总体上要做到: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动作由脚而腿而腰而手,宜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其贯穿一气处,所谓:“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进退自然得机得势,但用意不用力,始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故太极拳也称长拳。若有一处不贯穿则断,断则当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最易为人所乘,故曰:“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无使有缺陷处。”有一不动,则必致散乱。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初学者宜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使腰腿皆动,无微不至,然皆是意,所谓“内外相合,上下相连。”又谓:“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如是则于肢体任何部分,皆无偏重之虞。

2.个别要求

(1)手法

分虚实:出手能分阴阳虚实,则收发均可凑效,人既不易制己,而己反易使人落空。故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又曰:“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含折叠:往复所变之虚实,外看虽似未动,其中已有折叠。

具圆形:手随腰腿旋转,须式式含有圆形,不离太极原则。

(2)步法

分虚实:即虚步、实步要分清。虚步,以能随意起落为度;实步,即腿弯曲而不伸直。

如全身都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亦然。如此才能转换轻灵,毫不费力,否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又须做川字步,即当两脚前后立时,脚尖都宜向前。

有转换:进退必须变换步法,故曰退仍是进。

(3)躯干

含胸:胸略内涵,使气沉丹田,否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浮。

拔背:使气贴于背,有蓄势待发之功。

坐腕:使内劲沉稳,不至浮飘。

伸指:使内劲发出舒畅,不至滞留。

(4)中枢

虚灵顶劲:头容正直,神贯于顶,谓之领劲。须有虚灵自然之意,不可用力,又名“顶头悬”,谓头顶如悬空中。同时宜闭口,舌抵上颚,忌咬牙怒目。

尾闾中正:尾闾宜中正,否则脊柱受影响,精神也难于上达。

(5)立身

立身应稳如泰山。

中正:由于中枢姿势的正确。

安舒:由于周身松净。

圆满:由于精神饱满,内劲充足。

(三)太极拳松净

松净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原理。周身无处不松净,即在用意而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气之所至,身即动焉。如此则气血流注全身,毫无停滞,所谓:“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并且欲沉着,必须松净,故曰:“沉重不浮,静如山岳,周流不息,动若山河。”

1.两臂松

(1)沉肩:使两肩松开下垂,以为沉气之助,否则两肩端起,气亦随上,全身皆不得力。

(2)垂肘:使两肘有往下松垂之意,否则肩部能沉,近于外家之断劲。手指也宜舒展,握拳须松,才符合全身悉任自然之旨。又手掌表示前推时,手心微有凸意,为引申内劲之助,但勿用力。

2.腰松

松腰则气自能沉,能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上下肢的虚实变化有不得力处,全靠腰部转动合宜,以资补救,且感觉灵活,转动便利。蹲身时注意垂臀,忌外突。

3.胯松

补松腰的不足,有时腰虽松净,转动仍觉不太合宜,则非同时松胯,以资补救不可。

4.全身松

全身松才能沉着,因此才不致有分毫拙劲滞留以自缚,自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