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门五侯、四代英杰”,读宜兴历史还可以这么轻松又有趣!

 天空勇者 2017-06-2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因其三字一句的格式而得名,它取材自传统国学及历史典故,又包含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理念,自诞生以来便被奉为蒙学经典读本,广为传颂。相传,《三字经》中最为家喻户晓的开头这一段,便与西晋的周处有关。

  江苏宜兴,古称阳羡,历来是江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胜地。宜兴城西南二十余里,有一山名国山。国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名叫蒲墅的小村落。村中茂林修竹、绿水环绕,风景宜人。一千七百多年前,周处便诞生在这里。

  周处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周鲂是东吴的著名将领。年少时的周处颇有些纨绔之气,他气力惊人,继承了父亲的一身武艺,常背负宝剑弓矢纵情山水、行侠仗义。


  出宜兴城东北二十里,有一桥名化酷桥。相传,周处游猎路经此处,遇一悍妇虐姑侮夫,族中无人能禁。周处怒而鞭笞,直至妇人求饶改过,乡人无不拍手称赞。宜兴城内一潘姓豪强上门抢亲,欲强娶民女,恰被路过的周处遇见,他一箭便射穿了恶霸的头颅。官府后来认定周处见义勇为,赦其无罪。

  虽然周处好打抱不平,但刚烈叛逆的性格也让他惹下了许多祸事。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更有乡人将他与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


  为了替百姓除害,周处入山射虎、下水斩蛟,数日未归。百姓以为周处与虎蛟同归于尽,“三害”得以尽除,于是打鼓敲锣、阖城同庆。


  周处找到了当时吴地的大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希望跟随他们学习,但他又担心自己年龄太大,终将一事无成。陆云劝慰他说:“古人贵朝闻夕改,只要确立志向、发奋努力,不愁不会成功。”听了陆云这番点拨,周处茅塞顿开。他日夜苦读,学问大为精进。他后来受举荐出仕,先后担任西晋新平(今陕西彬县一带)、广汉(今甘肃文县一带)太守等职。在任上,周处察民意、恤民情,短短数月内便处理了积压多年的案件,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晋元康二年(292年),周处升任专司监察的御史中丞,他敢于揭露腐败,先后弹劾了征虏将军石崇、安西将军夏侯骏,更在一月之内三次奏劾梁王司马肜。


  四年后,氐人举兵进犯中原。朝廷下诏命周处为先锋,受梁王司马肜、安西将军夏侯骏节制。曾被周处弹劾的司马肜与夏侯骏怀恨在心,仅拨与周处五千兵马,令其先行攻打叛军。周处身先士卒,与七万敌军苦战,但最终因弓矢耗尽、孤立无援,奋力苦战而死。

  周处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平西将军、清流亭侯,并赐予他“孝”的谥号。千余年来,他倍享哀荣,在南宋、元、清三次被加封为王,得到后世极高的评价。《晋书·周处传》中称赞周处“克己厉精,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亡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宜兴城内的周王庙,又称英烈庙、周孝侯庙,是为祭祀周处而建的专祠。该庙始创于晋元康九年(299年),之后历朝均曾修缮。庙内除供奉周处神像外,还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历代歌颂周处事迹的碑刻18通,其中尤以唐元和六年(811年)由陆机撰文、王羲之书写的双龙穿孔碑《平西将军周府君碑》最为珍贵。

  千年以来,这位“阳羡第一人物”受到历朝百姓尊崇,而“周处自新”的故事也被一次次改编为小说、戏剧,长盛不衰。周处的故事也因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而为人所熟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勤俭、谦和、公平、正直”,这16字家训既是周处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成为了周氏后人安身立世的准则。


  西晋末年,政治动荡,江东多次发生叛乱。周处长子周玘三次带领族人起兵平叛,安定江南。晋室为褒奖周玘及族人“三兴义兵”之举,封周氏兄弟侯爵并置阳羡、国山、临津、义乡四县为义兴郡,这也是后世“宜兴”名称的由来。一门五侯、四代英杰,一时间,宜兴周氏“族之盛不独江南而且足以擎天下”。


  南宋初年,宜兴周氏又涌现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大臣周葵。宋高宗年间,周葵先后担任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专司监察之职。与曾任此职的先祖周处一样,周葵上任仅两个月,便勇于揭露腐朽,他认为“小过不改,罪过日深,岂能保全?”


  秦桧任宰相时曾想拉拢周葵,许他以高官,周葵不愿与其同流合污,遂一路被贬,直到秦桧死后才复官。

  “兰室鲍肆,久而相忘;水淡醴甘,迥焉各别。故君子同人不苟,取友必端……”


  “天地正气,人生最灵。维纲植纪,济弱扶倾……”


  祖先的教导、家族的训诫,指引着宜兴周氏子孙忠孝传家、清白立世。


  周家楣,周氏子孙的一位杰出代表,光绪四年(1878年)任顺天府尹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他在处理涉外事务时不过激、不迁就,不卑不亢、力持国体,既坚持原则又有灵活性,妥善处理了政务,维护了国家主权与尊严。


  近代,宜兴周氏更是人才辈出。中国近代力学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培源,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工程院院士、岩土工程专家周镜等都是宜兴周氏子孙的杰出代表。

  遗戒谆谆,薪火相传。在传承了一千七百余年之后,以“孝悌忠信、执德不回”为核心的家训精神已经根植于周氏子孙血脉之中,严遵恪守,经久流传。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