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被鼓励,越来越自信,可是鼓励也是个技术活,有的误区你一看就能学会避免。 作者:悠然 女儿小时候聪明伶俐,得到最多的夸奖就是 “你真聪明!” 可是我渐渐发现,她做计算题只用心算,不愿动笔,复杂些的计算题常常出错;记生字、英语单词也是看几眼,不肯动手写;稍难的字和单词常常记错。前段时间的英语考试,单词量大,她错误很多,为了鼓励她,我说:“你这么聪明,肯定能背会,多背几遍就会了。” 她却趴在桌子上哭起来:“我最讨厌学英语了,再也不要学英语了。” 我的火真是蹭蹭往上窜!为何我明明夸了孩子,但是孩子的主动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呢? 第一,鼓励无用,是因为你夸的毫不走心 我们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表扬话就是“你真棒!” 从孩子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开口说话,迈出第一步,考了一百分等等,我们都会夸:“你真棒!”可是棒在哪里?为什么棒?我棒,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这些,我们并没有传递给孩子。 这些根本不动脑筋的赞美词语,成了我们对孩子努力的敷衍。再举个例子,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她自己穿上鞋子,你的一句“你真棒!”能让孩子获得认可,兴奋不已。可是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当她自己穿上鞋子,你再说一句“你真棒!” 就会让孩子觉得是讽刺,穿上鞋子有什么棒的。此时如果你说:“你系的蝴蝶结很漂亮。” 这样具体的夸奖才会让孩子发现自己棒在哪里,才能真正树立孩子自信。 第二,鼓励无用,是因为你夸错了方向 我估计每个父母都曾脱口而出道:“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孩子”之类的夸奖。 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孩子潜意识里会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孩子甚至会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聪明的妈妈会把孩子的进步与孩子的行为联系起来。“我看到你这次考试的成绩有很大进步,这是你这几个月的每天认真学习两个小时的结果。”让孩子明白,取得的结果和自己的行为,付出是有关系的,也能让孩子懂得努力和改善就会带来效果。 第三,鼓励无用,是因为你高高在上的态度 有一位妈妈说起给三岁的儿子穿衣服,他常常在床上滚来滚去,上幼儿园总迟到。偶尔配合穿衣,她夸奖孩子,“这次你很配合妈妈,你看衣服很快穿好了。” 这句表扬的话有问题吗?如果换一种说法呢? “这次你跟妈妈合作得很好,你看我们两个人一起动手,衣服就很快穿好了。”配合与合作,一个被动,一个主动,一个强调服从,一个强调平等。哪个对孩子有更好的影响呢? 既然我们的鼓励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就要以尊重,欣赏的态度,平等的对待孩子。让孩子自发地去做,去感受合作的益处。 第四,鼓励无用,是因为你的称赞等得太久 夸奖要及时。孩子的微小进步都值得被鼓励。 一个妈妈抱怨,自己孩子的字写得难看,她也想鼓励孩子。但是每次看到孩子的作业都觉得一团糟,找不到可以鼓励的点。 其实,若你能静下心来,不以挑剔的心态,而以欣赏的眼光,一定能找到孩子可被鼓励的地方。比如,仔细找孩子作业中写得好的字,告诉孩子:“这一横你写得特别直。” 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能加以鼓励,即是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的最好方式。让孩子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如果我们对孩子这些微小的进步不注意,反应比较冷淡,孩子也就认为自己的努力白费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本可以真正发生的进步也会因为得不到强化而消失。 第五,鼓励无用,是因为侧重点没在孩子身上 “你这次考了第一名,妈妈真为你骄傲。”这是我们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常给予孩子的夸奖。 “鼓励”最本质也最重要的目的——“让孩子把成长的重心放在自我身上”。如果换种说法;“你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是你这段时间努力的结果,你一定为自己感到自豪吧。” 孩子就更容易找到自我价值认同。 也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这样做,我很高兴。”“你是妈妈的希望。”之类的带有明显将自己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的赞美之词。不要把鼓励当成控制孩子的手段。 要让孩子根深蒂固地明白:他/她的生命的光彩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他/她做事情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将来,孩子就能在各种声音中保持己见,更好地保持独立性。 鼓励是个技术活,远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人生是一个不断突破困境,从而体验自己成长的力量的过程。尤其是孩子,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有太多未知,每一天都会接受到新挑战,要勇敢前行,需要父母及时恰当的鼓励,一个好妈妈,先从学会鼓励开始。 作者简介:悠然混迹媒体多年,现安心陪伴两个孩子成长。正面管教实践者。想在纷杂的生活间隙,依然有仰望蓝天的憧憬,文字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品读“亲子沟通如何说”头条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起探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 |
|
来自: 昵称14333913 >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