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449期:胃体低度恶性间质肿瘤

 zskyteacher 2017-06-28


胃体低度恶性间质肿瘤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入院前10d加重,并向两季肋部及背部放射,无发热、黄疸、恶心、呕吐。既往史:胆囊息肉。

体检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防癌全项均在正常范围。

胃体低度恶性间质肿瘤



a.上消化道造影:胃窦小弯侧充盈缺损,大小约4cm× 4. 5cm,边缘光滑,未见确切黏膜破坏;b. CT 平扫:胃后壁与胰腺之间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较清晰,压迫胰头,并向胃腔内突入;c、d .CT增强检查:血管期,肿块呈边缘强化(c);实质期病变增强明显,中央部见点状无强化区,肿块与胰腺分界清晰,胰腺受压变形,但未见异常强化影,腹膜后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影(d)
【影像学检查】

1. 超声  左上腹实性肿物,起自左腹膜后的可能性大。

2. 上消化道造影  胃窦小弯侧充盈缺损,大小约4cm×4. 5cm,边缘光滑,未见确切黏膜破坏(图a)。

3. CT  平扫可见胃后壁与胰腺之间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较清晰,压迫胰头, 并向胃腔内突入(图b)。CT增强血管期肿块呈边缘性强化(图c),实质期病变增强明显,中央部见点状无强化区。肿块与胰腺分界清晰,胰腺受压变形,但未见异常强化影,腹膜后 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影(图d)。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为胃后壁与胰腺之间实质性病变,突向胃腔,考虑起源于胃壁,并以非上皮性肿瘤可能性大。须鉴别以下疾病:

1.胃平滑肌瘤  占胃良性肿瘤的30%~60%,CT表现密度均匀,较少发生坏死,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无转移种植现象。除脂肪瘤因其密度很低可与平滑肌瘤鉴别外,其他良性肿瘤很难与之鉴别。

2.平滑肌肉瘤  CT 一般表现为较大肿块,可向腔内突入,部分与胃壁相连。CT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偶见钙化,常伴液化、坏死。增强扫描病变呈非均匀强化,胃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肿块可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如脾脏、胰腺,肝脏转移常见。

3.胃平滑肌母细胞瘤  为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为畸形性平滑肌瘤。CT检查示肿瘤多为胃外型,可分为囊性、实性或囊实性三型,极少发生钙化。

4.胃间质细胞瘤  来源不明,CT表现依其良、恶性不同而与胃平滑肌瘤和胃平滑肌肉瘤相似。

【手术记录与病理】

术中所见:胃小弯近胃角处有一直径5cm质软肿物,类圆形,基底位于胃小弯,表面有纡曲、扩张的血管。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可活动。

病理结果:胃体低度恶性间质肿瘤,伴异型。

【讨论】

胃肠道结缔组织来源的肿瘤一部分有明确起源,如平滑肌瘤、施万瘤或纤维母细胞瘤,另一部分无明确组织起源。病理学上将后者称为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以往胃肠道间质细胞瘤常常归于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一类,近年来由于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的发展,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作为一种较少见的胃肠道间叶肿瘤已广泛 地被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所认可。它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胃最为多见,其次小肠,偶见网膜、系膜和腹膜后间隙;多见于成人,男性较多。组织病理学上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类型,类似于平滑肌瘤或肉瘤,常需要行免疫组化检查才能鉴别。其免疫组化常用的指标是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分化的标志物为阴性(如SMA和S-100),而CD34和波形蛋白则为阳性。胃肠道间质细胞瘤可以是良性肿瘤,也可以是恶性肿瘤。良恶 性肿瘤的发生率因部位而不一。一般发生于胃的良性肿瘤远远多于恶性,而发生于小肠的肿瘤则恶性居多。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类圆形肿块,瘤内见囊变或液化坏死,增强后多呈不均匀边缘强化,但这些征象不具特异性,其他肿瘤如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亦有相似的 表现。CT对肿瘤的定位准确,对肿瘤的良恶性的鉴别也有一定价值,有些学者对照分析了影像学和病理学所见,提出肿瘤的大小(直径>5cm)、瘤内囊变和坏死及镜下细胞分裂数>5个/ 50高倍视野,是恶性肿瘤的表现。

总之,某些征象常能提示本病的诊断,如胃肠道巨大软组织肿块、外向性生长、中心液化坏死等,在鉴别诊断中应当考虑到此病。常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平滑肌肉瘤、淋巴瘤、类癌、胃癌等。同时CT对该肿瘤的良恶性、邻近组织受侵和远处转移也可提供重要的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