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分享皆取得学员本人授权。感谢分享学员的有心传播。文字内容纯属个人感想与理解,专业术语或内容未必精确,仅代表个人观点) 01 大家好。 那时年纪小,不懂得把具体行为的错误和人的本质区分开,以为做错了事整个人都无药可救了;又偏执,觉得悲伤和爱不能共存,所以看到伤害就以为一定没有爱。打坐最后我去抱了抱小时候的我,告诉她我们很好,其实妈妈很爱我们。这是我的第一个收获,虽然感觉还没走完。 课上做第一个排列的时候我有逃避的倾向,打擦边球,以至于这两天我依然在反复体验类似的情绪。 有爱的我恐惧又挑剔,冷漠的我敏感又自卑。一层一层地拨开自己,体验,沉淀,接纳,发现“好自我”背后也有自卑,“坏自我”也有温暖的底色,她们融为一体。我是: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爱,所以自我封闭,以为得不到爱,那爱出去的时候自然患得患失。并对不爱的我充满嫌弃。 为啥嫌弃呢?因为我知道对方的那些自卑和悲伤——其实我也有。而我无法接受。 有爱或无爱只是外在的表现,她们本就是一回事。就像问题中的两个人看似在互相争斗其实在互相成全。 好像有时候,和解不需要太深邃的智慧。我愿意放下武器谈一谈,只是因为看到你也在流血。
然后前天出来四个字:恐惧如龙。其实我的恐惧是我的卫士,是强大有力的保护和陪伴,它在我自己不能面对的时候,出来帮我挡一挡、缓一缓。我当下心里是有很多感动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独当一面,不是每次都需要恐惧来帮忙了。慢慢接纳它,然后看到恐惧变成一条小小的龙,缠着我的小腿,有点可爱像动画片里的。 这是我的第三个收获。今天遇到一些害怕的情绪,在心里说谢谢,因为感受到了支持。 Just kidding~ 这就是陆老师说的成熟的人会更宽广吧。会更少评判。会更柔软。 成长不是去祛除那些坏的,而是去理解,接纳,喜爱那些“坏的”,是带着爱意、看到“坏的”也是好的。 但是罗说的有一点我不同意:那些他讨厌东西并不是随机遇到的。而是本来就已经在生命里的。所以成长不是随时调整策略应对外境的过程,成长是一颗种子在时光中慢慢长成的本来样子的过程。 在时光中我们都变成了我们讨厌的人,这是一件好事。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得以照进来的地方。 第四个收获。感恩。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陆老师让我做您孩童态的代表。那个被允许的空间真的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宽广,海阔天高,尽可以上天入地,撒欢打滚。当时觉得自己是小孩也是少女,眼前的一切都大而亮,又心安理得。 见贤思齐吧,我觉得。自知自己还到不了这么大的格局,但至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以前总说空间空间,以为只要给TA个地方能站得下就好,没曾想。。。 嗯。所以收获是。发现以前自己给自己了个假空间。 对了,和还一点收获也非常非常重要,那就是要脚踏实地。发觉自己很少实修,只在虚空上做功,写一些看起来漂亮的话,其实未尝不是一种逃避。每每想到此皆痛心疾首,觉得自己辜负了那些年擦肩而过的背运,糗事和渣男们。 ——黄埔二期学员 02 我希望被别人看见的,是怎样的我? ——黄埔二期学员 03 消化了两天后,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出现了,我开始有点着迷那个黑暗的自己,她生动活泼,很有生命力,有力量,急躁易怒,有攻击性,敏感直接。 残忍的那个“我”是个被误解 被伤害后,委屈愤怒和骄傲倔强的小朋友,攥着拳头或者想挥舞着拳头攻击周围的一切,“你”不靠近我,不道歉,不给我爱,“我”是不会主动求和的; 对于隔离严重的我来说,亲身体验过这些感受,对真正的接纳自己有着巨大的帮助,我开始理解和原谅自己,开始想要为她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它们说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黄埔二期学员 04 黄埔二期第9次课程《与自我的关系》前的连续5天是自己的工作坊,实在没办法走不开,忍痛请了第1天课程的假。甚至第4天跟两位搭档提出第5天我不带工作坊去参加导师班,还被一位伙伴严厉呵斥,要求第5天我必须在场。因为缺了第1天课,第2天课程有点懵,看着同学的个案揣摩第1天究竟讲了些什么。做好自我和坏自我的个案,因为连续5天给IT男做工作坊,明显感觉勾出了我的傲慢自我的部分,因此就选了“大度随和的我”和“嫉妒挑剔的我”上场。也邀请陆老师做坏自我的代表。奇怪的是,嫉妒这个特质仿佛被忘记了,挑剔展示得淋漓尽致。我作为案主看着好自我和坏自我互相玩乐,最后颓然坐在角落里。坏自我代表“陆老师”说“感觉背部整个空落落的,没有力气,就呆在角落里,谁也不要理我,我也不想理任何人”这正是我多年的写照。让我一个人呆在角落里,我没有一点力气,没力气关心别人,也不想别人打扰我。 ——黄埔二期学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