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客观看待热点事件

 指间飞歌 2017-07-03


“瑞丽一游客‘手滑’摔断叫价30万玉镯当场吓晕”的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1日上午,一段疑似涉事游客费女士的视频流传于网络,在一艘行驶中的铁船上乘坐有四男一女。其中,船上一名女子对着镜头微笑,还摆出各种手势,并有一名男子在旁解说称“摔坏30万玉镯的费女士,协商不赔偿,现在偷渡跑路。”有多名网友表示,视频中的女子动作、表情轻松,不像是摊上事担心的样子,同之前摔坏手镯后吓晕的场景截然不同,因此怀疑整个事件是一场策划和炒作。(7月1日云南网)

有太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人咬狗的,最终都被证明是非自然的、精心策划的结果,不仅欺骗了观者的感情,还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混淆视听以引起一些混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条件反射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我保护。

但具体到这起事件,目前流传的视频还称不上反转,更无从断定事件系策划。首先,视频中的人无法确定就是费女士,即便衣服相似,发型雷同,仍有可能只是网友恶搞;其次,即便她就是费女士本人,动作自如,表情轻松,在脱离了具体的语境之后,也不能说明什么。如果摊上一点事就不能快乐游玩,那将是舆论的胁迫。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事发至今,尽管媒体一直在追踪结果,截至目前双方也只是声称要诉诸法庭。上法庭消费者有可能照单赔,也可能不用,在此之前,人家为什么就要哭丧着脸?

在引起纠纷和关注后,这一场意外显然不再只是商家和消费者的私事,而涉及行业监管、市场定价、消费者维权等议题,其中任何一项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对这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这么贵的手镯为何摊开卖,而不是像一般金饰柜台一样封存,消费者若像这样不慎造成损失应该按什么标准赔偿,损坏的手镯是否还有修复利用的价值等问题,都需要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每个人都可能碰到这样的局面。

既然一个偶发事件变成了公共事件,其中各方对自身便应严格要求,尤其是企业和职能部门,否则换来的将是对公信力的损害。例如事发之初,当地宝玉石协会就出具了一份评估意见,指出被摔断的手镯市场价为18万元。这样的评估就应当是审慎的,既能客观反映商家的损失,同时不被人误会当地存在行业保护,所以在给出评估价之外,还应就价格的得出给予更充分的说明。当然,事件中的个体也不能随意扭曲事实,否则舆论的反弹够喝一壶的,甚至作为个体,欺骗舆论所受到的压力会更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