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焦虑的三个终极话题

 大漠胡杨968 2017-07-03

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焦虑的三个终极话题:

 

1 焦虑是什么?

2 焦虑从哪里来? 

3 焦虑到何处去?

 


⒈ 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最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它由期待,担心、恐惧、尴尬等情绪杂揉而成,同时还带来了一些不愉快的躯体反应。

 

我们时常感受到的焦虑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于客观现实的焦虑,由现实的危险情境引发,因危险的解除而消失,它如同警笛,帮助我们远离危险。

 

心理学不分析美好,所以我们将重点分析第二种不美好的,病理性的焦虑——“漂浮焦虑”,这是一种“杀人无形”的糟糕的情绪体验,它不知从何处来,不知往何处去,焦虑的对象漂浮不定,你挥舞你的拳头却处处打空,它是一个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敌人。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害怕、担忧与处境不相称。你怕的东西,对你实际并无威胁,对别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甚至是可笑的,举个极端的栗子,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先吃饭还是先喝水?对别人来说P大点的事,对你来说却如同天塌地陷。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我们的痛苦无法被人理解,遇到不善良的人,甚至还被耻笑。

 

② 这种情绪指向未来,你会抓住一切可能的征兆,预测灾难和危险即将发生。

 

③ 在心理的痛苦之外,还伴有如胸闷、气短、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眩晕、尿频尿急、躯体僵硬无力等身体不适感。

 

请各位参照以上标准自行对号入座,倘若全中,我将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你病了。好消息是,我有药。

 


⒉ 焦虑从哪里来?

 

一)遗传。

 

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证实了焦虑特质具有遗传性,另外,几十年的数据也暗示了母亲的行为与婴儿终身的焦虑水平有关。但是不能肯定的是,究竟是母亲的养育方式还是因为焦虑的母亲将自己的性情遗传给了孩子。

 

二)认知

 

消极的想法引发焦虑。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认知心理学家说“我思故我怕”,换句话说,焦虑产生于你的思想,或是你的认知。

 

其一,你知道的太多了。

 

知道的越少,害怕的越少。

 

这种理论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信息日趋四通八达的时代,焦虑症患者越来越多。除了新闻联播日日形势大好歌舞升平,几乎所有的新闻平台都在助长我们的焦虑。似乎每一秒都有人发生车祸,每天都有人溺水,吃鸡肉可能得禽流感,吃牛肉可能得疯牛病,开车可能被碰瓷,坐公交车可能被艾滋病人拿针扎,去嫖娼可能不小心被警察弄死......好事不出门,坏事全传到了我们耳朵里。别跟我扯概率,我懂!可是谁能给我保证,我就不是那个该死的倒霉蛋?

 

其次,你在用你的所知愚弄你自己。

 

焦虑产生于扭曲而缺乏逻辑性的思想,是一种精神骗术。

 

佛教认为,我们的苦难不是来源于现实,而是来源于我们对现实的判断。

 

别人踩到狗屎会高兴的去买彩票碰狗屎运,而你则窝了一肚子倒霉催的火。

 

别人坐高铁时一路欢歌笑语欣赏窗边美景,而你的脑子里是40人死亡、172人受伤的惨烈现场。

 

所以,你的焦虑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你强加于自己的负性思维。

 

行为

 

首先,回避是焦虑的根源。当你焦虑时,你总是想避开某种你恐惧的东西。回避使你无法探知事件的真相。只能陷入无边的猜测和夸大。你怕当众说话,怕别人说你像个傻X,于是你逃避人群,可是你缩手缩脚的样子让你自己感觉自己更像个傻X,一不小心,你就用行动验证了自己的预测。

 

然后,你缺乏问题解决的技巧

 

这是个充满问题的世界,你没有学会在没有答案的状态下生活。你在努力寻求所有问题的答案,不仅如此,你还不知该怎样有效的解决问题。琐碎的问题日积月累,最后压倒了不知所措的你。

 

压抑

 

有一个20岁的男孩,被严重的焦虑和强迫症困扰,前来求治心理医生。

 

医生顺藤摸瓜,找到了男孩最初起病的事件:一年前,男孩从农村,考入X市一所高校,母亲千里送儿入学,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两人入住一家小旅馆,因为房间紧张,母子当晚只好挤在同一张床上。天气炎热,儿子赤膊,母亲也脱了外衣,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异性身体的儿子身心躁动了,从背后抚摸亲吻了母亲,母亲没说话,只是狠狠推开了儿子。儿子从欲望中惊醒过来,一夜无眠。第二天,母亲没有提及此事,就如同这件事从没发生一样。儿子却从这一天起,陷入极度的焦虑中,焦虑时脑子里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同时伴有强迫行为(反复的拿起和放下杯子)。后来症状愈演愈烈,几乎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在这个案例中,儿子无法直视自己青春期的欲望,更不能接受自己竟然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发生了乱伦的想法,为了逃避道德超我的“审判”,儿子将这种内疚的情绪隔离到意识之外,转而用“拿杯子放杯子”这种无意义的行为替代了潜意识的内疚。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写到:焦虑是一种通用的钱币,可用一切情感的兑换品。

 

当诸如羞愧,忧虑,迷惑,愤怒,欲望等等情感被压抑在意识之外无处发泄时,便不断地转变而为一种类似于真实的焦虑,于是把外界一种无足轻重的危险取来作为它们的代表。

 

认知疗法的重要发展人之一,戴维·伯恩斯博士提出焦虑的情绪隐藏模式”,讲述了类似的理论,它基于这样的思想:想做老好人是一切焦虑的根源,容易焦虑的人往往是那些让别人感到高兴的人,这类人害怕与他人对抗,害怕愤怒之类的消极情绪。当你不安时,你不愿让别人也不安,于是你下意识的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如此一来,你的消极情绪会以一种经过伪装的形式重新浮现出来。

 

 

⒊ 焦虑要到哪里去?

 

焦虑哪里都不去。

 

你看,或者不看它,它就在那里,不死不灭。

 

心理治疗中有一种表述:一个人精神分裂时,焦虑就消失了;焦虑的存在,显示当事人尚未精神分裂。

 

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我们象需要阳光,空气,水一样需要着焦虑,它使我们不再冷漠,不再迟钝,不再停滞不前。

 

我们唯一值得考虑的,是如何与焦虑和解。

 

第一,和你的焦虑相处。

与其徒劳对抗,不如每天拿出一点时间,专心去焦虑,什么都不要做,专心的感受自己的焦虑,然后把焦虑摆在一边,用剩下的时间专心做事。

第二,分析你的焦虑。

 

焦虑的核心是“怕”,细心梳理你害怕的东西。

 

伯恩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如果-怎样技术。先从你最初害怕的事情说起,“如果这是真的怎么办?可能会出现的最严重的事情是什么?我最害怕的是什么?”得出答案后继续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办?我最害怕的是什么?如此重复几次后就会找到引发你恐惧的本质思想。

 

第三,暴露你的焦虑。

 

路遇到一匹饿狼,它目露凶光,你魂飞魄散。聪明的你,请告诉我,此时你当如何?

拔腿就跑?傻X,你跑得过狼吗? 

躺下装死?傻X,你以为狼吃素吗? 

此时唯一不那么傻X的做法是:停止奔跑,转身面对它。 

当你决定直面恐惧时,就是你战胜恐惧之时。 

然后你定睛一看,发现它不过是只哈士奇。

 

心理治疗中的满灌技术,就是让你不再躲避你所害怕的东西,而是故意让你沉浸其中,让这种焦虑感充斥你的整个身心,你不是去击倒焦虑或是试图控制它,你只是对它妥协,最终,焦虑会自生自灭,而你不治而愈。

 

换句话说,就是,怕什么,就去做什么,做到你不怕为止。

说起来轻松,但是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决心。有决心方能如此决绝。

 

第四,学习解决问题策略

 

面对问题,你有三种应对策略。

 

 问题中心策略

去收集信息,制定计划,想办法并权衡利弊,与他人讨论或者寻求帮助,努力让事情好起来。当你明确一定有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此乃上策。

 

 情绪中心策略

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换一种眼光看问题。当事情暂时是你力不所能及,事已至此无能为力时,此法可行。

 

 回避应对策略

不看,不听,不想,压抑你不愉快的情绪,此乃下策,活该焦虑。

 

最后,请放下身段,谦卑的面对自己。

 

这句话,说给自己听。

 

这些天,我正在体会被焦虑啮咬的感觉,这种焦虑,从跳出舒适区开始,在最近到达了顶峰,我感受到了无所不在的压力和焦虑。疲倦,沉重,周身的疼痛,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动力。我被一种莫名的力量阻抑了我前进的能量。

 

而后,我因伯恩斯的一句话而顿悟:你的缺陷就是你的力量,你的力量就是你最大的缺陷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有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完美的期待,我试图获得这样的力量—我必须上进,优秀,强大,一丝不苟,无往不利。我不允许自己犯任何一点点错误,而事实上,没有人可以不犯错。我在这种求全责备中把自己一点点逼到绝境。

 

然而,人之所以可爱,不是因为ta的完美,而是因ta真诚面对自己的缺陷;人生之所以值得回忆,不是因为它的一帆风顺,恰是因为它的坎坷多舛。

 

第四季的奇葩说收官了,这一季最打动我的,是最后一场表演赛罗振宇的那番关于成长的结辩陈词,这一次,罗胖放下了逻辑教主的身段,放下了知识分子的光环,以一种低到尘埃的姿态,真实的面对了自己。罗胖说:过去我以为我是个有趣的人,来了奇葩说,看到康永马东我才发现,我TM就是个傻B,我不懂如何应机作答,不懂怎样把握分寸的提问,我过去的认知在这里一文不值。我曾经固守的观念在这里一再被打成碎片。我该怎么办?放弃逃跑?还是扔掉碎片,重新整合。或者是,用一双你们看不见的手,将这一地的碎片慢慢捡起来,再倒回去,成为一个新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