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杂谈之四十乐不知疲

 感通天下 2017-07-05
          生命事物最大的本能就是追求自身活着,为避免自身衰老死亡追求产生下一代,使种系永恒存在生生不息。人类个体也是生命事物,也同样具有这种最大的本能,而且在这种本能获得后天充分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化成了人的劳动创造能力,越来越能够谱写出精彩壮丽的人生与越来越聪明健康全面发展的下一代。无数个体人这样的努力奋斗,汇成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到人类成熟的后期,这种发展过程越呈现出一日千里的神奇,社会各门类的新生事物,都能够汇成巨大的潮流,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人类的生活越来越高级越快乐。
      有个成语乐不知疲,说的是人在快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会消耗很多时间。几盘棋下来,日头从东山到了西山,一天完了,春天才播种,秋天又收获了。刚刚记得在门外与小伙伴游戏,爷爷喊回家吃饭,转眼自己又当了爷爷,到处找小孙子回家吃饭。快乐美好的人生,无论多么长久,那怕活个百二十岁,个体人总觉得人生短暂。这种快乐的感觉总会促进人长寿健康。然而当人丧失劳动能力、寂寞孤独、无所事事、病患缠身的时候,又会度日如年,感觉时间太长太长,这种感觉状态,又促使人很快衰老死亡。
      快乐从那里来?从自身的健康状态中来,从旺盛的求生本能中来,从恒久的兴趣活动中来,从追求人生成功的每一小步前进中来,从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熟能生巧、巧能生妙的劳动技能养成中来,从胜任愉快中来,从小成功汇成的大成功中来,从个人成功汇入历史潮流成为潮流中的浪花中来。从激烈的人生竞争中来,从追求真善美健与功德言业中来,也从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中来。一句话从厚德载物与生生不息中来。
      乐不知疲并不是不疲劳,只是由于人处于快乐的劳动生活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脑务与体力,可以使全身心处于充分协调共鸣的状态,所以能够专心致志较长时间而不知不觉。其实过后,松一口气,才会感受到更大的疲劳,需要更好的休息。享受更深沉的熟睡状态。连吃普通的饭也会感受到特别可口香甜。
     人生贵在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习性,这是理想和自主精神的化身。是人生成功与长寿的必要条件。
     乐不知疲是因为在思想或者劳动过程中,能够进入最顺利的境界,能够消除一切额外的脑力与体力的付出,能够进入如电脑程序一样的实现过程中。然而这一境界的养成,又是从不断克服额外会出的劳苦中逐渐形成的。那些一见困难就畏缩不前的人,一辈子也不会进入快乐的境界。那些在大脑思维体操棋类活动中没经过千百盘失败考验的人,永远也享受不了胜利的快乐,永远也享受不了同时激发大脑健康活力的快乐。
      得道的人是积极快乐的人,快乐也必须有度,长时期沉浸在某种单调的活动中,必然会乐极生悲。只有既拥有劳动创造的快乐,又拥有业余文化生活快乐的人,劳逸结合的人,才能够保持和收获永恒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