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手段

 GXF360 2017-07-07
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手段

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手段

□史秀红

患者去医院检查疾病,接触最多的要数影像学检查了,也就是常说的“照片子”“做B超”等,那么影像学检查究竟有多少,区别是什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曹立荣介绍说,影像学检查,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已由传统的X线发展为超声、CT、磁共振和数字胃肠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ECT、PET-CT等多种,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其不同适应症,并不是说设备越好、检查费用越贵,出来的检查结果就越好。

X射线检查

普通X射线成像是临床最基本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快捷、价格低廉等优点,主要用于胸部、骨关节、急腹症等疾病筛查、治疗效果跟踪及健康体检。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方便特点,多用于肝、胆、肾、胰、盆腔等实质脏器常规检查,或用于某些疾病筛查,一旦发现问题也可再行其他高端设备检查。对心脏、血管具有优势,不用打造影剂,病人无需特殊准备,可直接检查。对风心病、心肌病、先心病、冠心病心梗及外周血管的动脉、静脉闭塞性疾病等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

多排螺旋CT以断层扫描方式克服了普通X线检查重叠解剖结构关系的弊端,密度分辨率高。临床应用范围及诊断效果较X线明显提高,主要用于头颅、胸腹部脏器、急腹症和急性创伤检查。多排螺旋CT结合强化扫描,可以看清疾病血供情况,将病灶区与正常组织明显分开,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CT强化检查目前还常规用于急诊胸痛的鉴别诊断,将冠心病、肺动脉栓塞、夹层动脉瘤明显区分开。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也就是百姓通常说的核磁检查,能较好观察水、脂肪、软组织等,对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及脊柱、骨关节、前列腺等脏器病变诊断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脑梗死发病早期能清楚看到病灶,对一些实质脏器病变也能早期发现,如小肝癌等。胆管成像是磁共振检查又一大优势,能直观显示胆道系统形态。

数字胃肠造影

食管、胃肠等消化系统脏器属于空腔脏器,壁较薄且蠕动。数字胃肠造影检查基本无痛苦,检查过程中可直观动态观察这些脏器生理性蠕动及动力性情况,对造成腔内形态轮廓改变的肿瘤、溃疡、息肉和一些炎症性病变及先天性异常、异物等能明确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属于微创性检查,主要观察血管形态、走行、分布等情况,是目前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还适用于肺动脉栓塞、动脉炎、动脉硬化及各种静脉曲张等。随着数字减影技术发展,在做出诊断检查同时还可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如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脑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动脉内化疗栓塞术治疗血管畸形、恶性肿瘤,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梗死性脑卒中等。

ECT检查

ECT能检查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状态,主要用于鉴别诊断甲状腺疾病;了解心肌细胞血供情况以诊断冠心病;分别观察两个肾脏血流充盈情况以明确各自功能状态及进行早期骨转移瘤诊断。

PETCT检查

PETCT检查目前正逐渐被老百姓所熟悉,它与ECT最大区别在于使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以早期发现人体各部位肿瘤。但它的检查费用较贵,不适宜常规检查,通常临床遇到肿瘤难以鉴别良、恶性时方才使用。

其实,各种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都有优势与不足,不是一种成像技术能完全取代另一种成像技术,很多时候一种成像技术难以解决患者面临的所有问题,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建议患者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必要的检查手段,切忌盲目追求高成本检查和“多而全”的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