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清代的老药书

 GXF360 2017-07-08
一本清代的老药书

馨悦平台

一本清代的老药书

□韩德承

初夏的一天,我给我的师姐送去《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杂志。聊了一会儿,她说:“送你一本书。”说着她从书包里掏出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的书。我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一本用毛头纸石版印刷的线装书,前几页已残缺不全,扉页上半截印有繁体字的“生记万全堂药目”,“开设天津估衣街路南”。我大概翻了翻,是一本老药书。前面还有用楷书写的序,落款为:“上书房行走翰林院侍讲愚弟王文锦拟序并书”,时间为“光绪十二年(1886)岁次丙戌”。看来万全堂的掌柜与翰林院侍讲关系不一般。

在天津有一首歌谣:“大药铺,同仁堂;裕甡、天元、万全堂”。万全堂列在清代天津大药铺之中,据说万全堂药店的牌匾为李鸿章题写,足见其实力非同寻常。论资产,在清代天津药行中,万全堂可谓数一数二;论经营,万全堂自始至终中规中矩,药做的地道,有口皆碑。我的师姐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万全堂学徒,她的师傅见她勤奋好学,就把这本珍藏多年的药书赠给了她,她又转赠于我。

书中介绍了万全堂所生产的中成药药目,载有丸散膏丹、各种药酒共六百余种。除书前的序言外,紧接着为生记万全主人拙安氏于光绪癸未(1883)秋八月撰写的叙:“此本刊自乾隆己卯(1759),原板已经散佚,诸方且多未备识者,咸抱关如之憾。兹复补遗订坠缕晰条分,如某方应列某门,某药应治某症,详叙眉目用佐。……本堂精选地道药材,遵方配制以经传之……”

之后,按病证分为风寒门、脾胃门、饮食门、妇女门、诸火门、眼目门、补益门等,逐一介绍各类病证的病因。如风寒门中写道:“从来中风者,年逾四旬之外,缘少年纵酒嗜欲,肥甘过度,致生湿痰,伏藏经络……”脾胃门中写道:“昔东垣发明内经之旨,论脾胃内外伤之辨曰,凡人以胃气为主,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毙。……人无胃气,不思饮食,如春令之不行,失继于脾,而运化何物焉?……大抵脾宜暖而不宜寒,胃宜温而不宜燥,此治法之大端也,或补或泻,不可执方。病者谨慎调理,莫蹈前辙,略云大概,岂能尽其意乎?”这一章节,按中医理论详细叙述各种病证的病因及治疗的大法。

下面为天津万全堂虔修诸门应证丸散膏丹总目,按风痰门、伤寒门、瘟疫门、暑湿门、燥火门、补益门、脾胃门、泻痢门等十六科门,分别介绍所包含的药品。我们如今中成药的科属门类的划分,大体与此类似。如风痰门的牛黄清心丸,介绍了主治的病症:“治男妇诸风,缓缓不随,言语蹇涩,痰涎壅盛,卒然晕倒,口眼相引,手足挛搐,脊背强直,口吐涎沫,怔忡健忘,癫狂痫病,语言错乱……”暑湿门载有六合定中丸、藿香正气丸、六一散、香薷丸等。藿香正气丸项下写道:“专治四时不正之气,风寒时气,山岚瘴气……”品种之众多,内容之翔实,不愧为实用之药目,是一本难得的清代老药书,实为罕见,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不时习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