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应有机渗透感恩教育

 GXF360 2017-07-09
感恩,是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的情感。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传统美德。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作家蘸着情感的水写成的,不乏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向孩子展现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感恩的教学资源,引导孩子去发现美好,感受温情,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以朗读体验领悟感恩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许多渗透感恩教育的课文都文质兼美,非常适宜朗读。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在充盈情感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作者以及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感受文本蕴涵的真情实感。

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我设计有层次的朗读,试图让学生感受文中浓浓的师生情,激发孩子内心对老师的爱。先由老师用美妙质朴的语调进行范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接下来让学生自由读,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学生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初步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此后,老师侧重指导学生读好“悄悄来到”“老师,老师”等句子,教给学生诗歌朗读的方法,读出诗歌韵味。在此基础上,问学生想把这首诗读给哪些老师听?同学们回忆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想象自己喜欢的老师就站在眼前。这时学生采用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方式,用最甜最美的声音把诗歌献给老师。以情传情的朗读方式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一双双天真明亮的眼睛传递的是感激的神情,对老师的无私奉献、诲人不倦充满感激。

二、以想象体验激发感恩情感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展现自然美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造与渲染气氛,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启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首先运用彩色挂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个可爱的地方”。接着放录像,带学生踏上西沙群岛之旅。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画面,向学生揭开了海底世界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旖旎的景色,使学生深感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学生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情感油然而生。

三、以赏析体验引发感恩情感

文章的思想感情包含在词语和句子之中。作者借助于文章中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一些关键词句在文章中常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字、词、句、段,准确把握文章的基调,挖掘其中深层内涵,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事理,受到教育。

窦桂梅执教《秋天的怀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让学生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学生找到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老师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注意其中的几个动作,思考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经过反复的体会琢磨,同学们逐步走进这位母亲的内心,了解到“好好儿活”这简单的话语中寄托的母亲无私的爱。

四、以讨论体验散发感恩情感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内涵,可以让持不同看法的学生各陈其词,各抒己见,据理论事,在摆事实讲道理之中有所感悟。

如学习《钱学森》这篇课文,教师在让学生找出钱学森说的几句话练习朗读,体会其爱国情怀之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中美双方官员,就钱学森应留在美国还是应回中国展开舌战。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明白了钱学森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这看似有点“傻”的行为背后,是钱学森那“殷殷赤子情,拳拳报国心”呀!此时,学生不仅对钱学森这个人物产生敬佩之情,还引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的人生才更有意义,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五、以拓展体验迸发感恩情感

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感情朗读、品味词句、讨论辨析的学习过程当中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拓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走向生活,表达心声有个平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如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后,询问学生:“你的妈妈又为了你默默地做了哪些事情呢?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将心中涌动着的爱的暖流表达出来,把心中对妈妈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让他们在亲手折好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谢,或者一个问候……最后要求学生用母亲意想不到的方式,让这只满载爱意的千纸鹤“飞”到母亲的身边。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父母之恩、社会之恩,懂得珍惜生命,知道承担责任,学会和谐共处,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