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GXF360 2017-07-0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郑娟玲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数据表格、图表、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等形式出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新课标》中的一个亮点,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新视域,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引起了许多语文教师的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华丽登场,但静心思考不难发现,由于许多一线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取向认识有失偏颇,目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其一,缺少长程意识,只关注高段教学 所谓“长程意识”,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中,就是将视野从知识点中跳出来,以培养长远目标作为前提,在学科的整体结构、特有的育人价值思考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有层次的整体性设计,讲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之间环环紧扣,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虽然身处陌生复杂的新环境,却能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虽然是吴亚萍教授针对数学教学所提出的,但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适用的,例如习作教学,虽然是中年段才提到,但低年段的说话写话就是为中年段的习作教学做铺垫的。这也是语文教学中“长程意识”的体现。

目前的非连续性阅读教学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高年段,就笔者所在的常州市而言,开展的相关研究无一例不是高年段,难道就因为《新课标》中从第三学段才开始提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显然有悖于新基础教育所提倡的“长程意识”。况且,某些“非连续性文本”在低中年段孩子的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零食包装袋上的说明,公交车站台上的站名牌,商场楼层指引,电影票等,低中年段的孩子也需要习得一些基本方法,读懂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服务于生活。

其二,缺少语文意识,只关注信息提取 “语文意识”是新近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追溯其源,最早是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一文中提出来的。它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在语文课上进行的,自然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既然是语文课程内容,那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也应具备语文意识。但由于不少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就是数学学科的统计图表、数据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地图、科学学科的实验演示图等,所以许多教师往往在教学时只要求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而忽略了理解、概括、运用等其他语文能力的训练。例如,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例1:阅读下面的统计图完成填空。

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标准比较图

1.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是___________。

2.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相差______ ______。

3.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相差_____ ______。

上图是数学学科的条形统计图,此图虽然只有三个数据,但包含的信息还是比较丰富的,是汇集数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图表。从教者设计的填空题来看,虽然关注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凸显更多的是数学的学科意识,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没有关注学生概括信息、理解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可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开发和整合教学内容,立足阅读,以语文的方式展开教学,不能只关注信息提取。

其三,缺少思维含量,只关注表层信息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除了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应当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也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思维能力,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理性认识,并利用这些理性认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

除了图表、说明书、地图等,我们语文教材的插图,也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以前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教师都淡化和忽略了插图的作用,有些孩子可能因喜欢其鲜艳的色彩就自己欣赏一下,有些孩子可能从不关注,实在太可惜了。现在,随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研究的盛行,许多教师开始重视依托课文插图开展图文互补、想象写话等学习活动。例如:

例2:一位教师教学《少年王冕》一文时,在整体感知“雨后美景”这一部分文本内容后,出示了课文插图,要求学生图文对照,首先找找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其次读读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最后借助插图练习背诵“雨后美景”文本内容。

《少年王冕》是高年段的一篇课文,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关注了插图这一非连续性文本,也把握住了它对连续性文本(课文)所起的补充、印证、强调、衬托、作用,运用了图文对照的策略来展开教学。但从他设计的学习活动来看,他似乎忘了“语文课程除了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应当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知道,从人的成长规律来,每个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高学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本案例中教者只关注了插图内容这一表层信息,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只是指向于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这要放在低中年段尚可,对于高年段来说,显然是缺少思维含量的。

针对以上三大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三大对策:

一、突出趣味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应从低年段开始

我们在很多报道、资料中都看到:在国外,很多小学生就会看地图、说明书、指示牌,能够单独或组团外出参观、游玩,而在我们中国这样的实践者不多,孩子们往往不看说明,不按步骤,随着性子来。我想,这与我们中国孩子从小缺少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应从低年段开始。

非连续性文本大多源于生活实际,内容比较简短、信息量大。与教材中的连续性文本相比,缺乏情节和情感。将这些文本直接呈现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低年段的学生会感觉特别枯燥,没有兴趣,这时,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将非连续性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其趣味性,就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例如,为了引导孩子们读懂公交站牌这一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文本,我是这么做的。

例3:上课伊始,我说:“有一位小朋友星期天想乘公交车去动物园玩,可是到了站台,看着公交站牌,他犯愁了。我们班的小朋友能帮帮他吗?”一边说一边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愁眉苦脸的小朋友形象。低年级的小朋友都是非常热心的,借助这个情境,非常自然地引出对公交站牌的学习,如下图:

请你帮帮忙:

1.仔细观察这个站牌,你知道这位小朋友所处的站点名称是什么吗?乘18路能到动物园吗?

2.18路公交车的首班车和末班车分别是什么时间?

3.这位小朋友乘18路公交车去动物园,身上至少要准备多少零钱?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低年级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联结运用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对以后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充满期待。

另外,低年段教学还应特别注意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富有童趣,孩子们都很喜欢。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从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也可以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等。

二、突出语文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应关注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征。曾听过一节张祖庆老师执教的以环保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课,课内引入的文摘卡、“地球头号杀手”图片、柱状(饼形、棱锥)统计图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张老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整理的文摘卡,归纳概括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在学生看了“地球头号杀手”图片、柱状(饼形、棱锥)统计图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和报纸上的新闻谈自己的理解;在阅读完一系列非连续性文本后,又引导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封信的片段,以对话的方式把话写清楚,写得有感染力”。这些学习活动都指向于学生搜集、概括、运用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比如例1,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概括图表所反应的主要问题,这就不仅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图表,直接提取图表的显性信息(三个数据),而且要从“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三个数据的比较入手,对信息进行推断、总结和概括,这就指向了理解和表达等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再如,在教学药品说明书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慎用”和“禁用”两个不同的概念,思考怎样表达才准确、贴切。在教学广告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好的广告词在表达上是如何吸引人的眼球的。总之,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语文的本体特征,积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概括、理解,运用信息推断、表达,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

三、突出深刻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应关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般都要求学生从中提取或总结出连续性的文字,是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转化,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每个年段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低年段着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中年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等;高学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综合思维能力。因目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大部分集中在高年段,所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应突出深刻性,注重让学生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筛选、归纳、反思、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且看我在五年级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个案例:

例4:读读文字,看看示意图,完成后面的练习。

纸 杯 不 着 火

纸是典型的易燃品,但只要纸杯里装了水,不论离火多近,纸杯都不会烧着。你相信吗?按照下面的实验步骤来试一试吧!

1.用两根烤肉用的铁签子或竹签,铁签子穿过纸杯的上半部,做成把手。

2.纸杯内装入半杯左右的水。

3.打开煤气灶,调到中火。握住纸杯的把手,将纸杯直接置于火上。这时候你会发现,杯子虽然是纸做的,却完全不会被点燃。(请注意,你的脸不要靠火太近。)

纸杯为什么不着火呢?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比热”。水的比热很高,它会不断吸收天然气燃烧所散发出的热量。纸的着火点在100℃以上,而水的温度几乎不可能超过100℃,因此,只要杯子里有水,纸杯就不可能着火。

阅读闯关,闯过一关就得一颗星哦!

1.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2.判断对错。

(1) 纸杯里不管有没有水,都不会着火。( )

(2) 纸杯里装了水,离火远一点,不会被烧着,离火近一点,就会被烧着了。 ( )

3.要使实验成功,需注意哪些问题?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3点。

4.请用不超过50个字的一句话概括纸杯不着火的原因。

哈哈!我一共得了____ ____ 颗星!

这个非连续性文本选自《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天津教育出版社),是一则图文并茂的实验说明。后面的阅读闯关题是笔者依据文本特点、年段目标、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的。

第1题,指向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仔细观察图片,也可以认真阅读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三段话,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并简单概括,找出 “纸杯”、“ 铁签子或竹签子”、“水”、“煤气灶”完成填空。第2题,指向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等,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推断或作出结论。第3题,指向于发展学生的比较力、分析力、归纳力等,学生要再次阅读文本,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然后通过比较,判断哪3点最重要,最后还要归纳提炼,组织语言表达。第4题指向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概括力,要求学生找到纸杯不着火原因的段落,认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水的比热高”,“吸收天然气燃烧所散发的热量” “纸的着火点在100℃以上,而水的温度几乎不可能超过100℃”,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组织语言,将其概括成不超过50个字的一句话:水的比热高,会吸走天然气燃烧所散发的热量,温度无法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装着水的纸杯不会着火。

纵观这4道练习题的设计,无一不指向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无一不指向于高年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呈现出逐级递进的阶梯状,也体现了非连续性文本独特的育人价值。

“非连续文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连续文本阅读已成为小语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小语人,我们只有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一路反思,才能发掘非连续性文本的独特魅力,让它打开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扇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