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标种好自家田 扣本找准训练点——例谈高年级写人叙事类文章教学

 GXF360 2017-07-09

程黎君

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提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先明确教什么,再考虑怎样教”;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崔峦教授重点指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其中,崔教授说:阅读教学要“吃准目标”,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然而,从教师撰写的教案中,包括杂志上发表的教案,从教师的教学现场或实录中,从教师的教学点评和反思中,不难发现好多老师阅读课教学目标或含糊不明,或年段不分,或以偏概全,有失偏颇。

阅读教学如何教,尤其是占教材总量30%的写人叙事类文章怎么教?我觉得,一定要把握课标要求,研读课文特点,把握学生起点,然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训练点,突出重点和难点,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下面以苏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三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 以《标》为本,准确落实课程总目标

我们先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厘清小学中、高年段阅读教学尤其是写人类文章教学总要求,把握高年级阅读教学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我这样定位三篇课文的共同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不同方法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2. 概括课文叙述的人物的事迹,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谈感受,感悟人物精神。3.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能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课文段落提纲。4. 搜集资料,了解文中人物故事,课上有选择地进行交流。

二、 以文为本,准确定位文章可训练点和应训练点。

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和目标定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解读文本,品析文章写作特色,确定教学中的读写训练点

(1) 命题方式:是以事情命名还是人物名字命名还是用其他命名,为什么这样命名?

(2) 叙述表达:一看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二看详略安排;三看文章开头、过渡、总结段。叶圣陶先生说过,“遵路识斯真”,把握文章构思,就是理清文章表达顺序以及表达顺序与表达主题的关系。

(3) 语言特色:哪些段落是概括叙述的,哪些是细节描述的;哪些课文有正面描写的,哪些有侧面烘托的;哪些是详写人物神态的、动作的,巧妙运用数字的,巧妙运用标点符号的等等,都先一一品读。

(4) 主题选材:一般说来,小学阶段写人叙事类文章主题都比较鲜明,材料也比较集中。因此,领会主题和材料的关系不是教学的难点,但却可培养学生写作要围绕主题,选择典型事例的意识。

2. 适度挖掘,了解编者意图、作者作品情感,发现教学中学生情感体会可有和应有的“位”

(1) 领会编者意图,体会教育导向。对话编者,能领会编者为何选编这些课文,为何把这些课文放在这一册、这一单元的意图。比如这一单元的这三篇课文以及后面的一篇议论文《滴水穿石的启示》,讲述的都是名人故事,都突出了人物为了一个目标,不怕困难打击,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教学这三篇课文,感悟人物这一精神便是重点。

(2) 了解作者或时代背景,体会人物精神。文本反映的人物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气质、故事。如果能了解人物更多的故事、时代背景等,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教学《天火之谜》《诺贝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讲述人物故事,一方面是培养高年级学生搜索资料、整理资料、有效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精神做铺垫。

(3) 立足当下生活,确定应学精神。窦桂梅老师曾经说:“阅读就是发现自己,提升自己。”我们解读文本就要用当代的哲学理念、时代精神去诠释课文的主人公,通过阅读文本,去感受作者叙述的那个“生活”,发现对自己现在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这单元的三篇课文中人物的精神是永久不衰的,是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一个人的。因此,体会并学习人物精神便可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

三、 以生为本,把握学情,落实训练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一篇课文经过教师的解读,可教的东西甚多。但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收效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除了把握文体特点,还应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1. 立足年段阅读教学训练点

①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思路的训练。五年级已经初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在课上我就继续强化并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概括能力训练:《天火之谜》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让学生用题目扩充法,说清课文讲述谁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诺贝尔》我则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寻一句重点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或过渡句“诺贝尔一生有许多发明,其中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

② 描述、感悟细节,体会人物精神的训练。不同课文我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方式。《诺贝尔》一课中的概述部分我用抓关键词“毫不气馁”的方法,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精神;细节描写部分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说说看到了几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然后交流点拨,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神情、心情,体会诺贝尔为了实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用想象情境练习说话的方式训练。

2. 立足课后习题训练点

课后习题体现着课文教学的重点和能力训练点。教学时,要把习题解决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如《诺贝尔》课后要求学生用一百字左右的文字介绍诺贝尔,我就把关于人物介绍生平的要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概述然后再写下来。《天火之谜》课后要求学生复述实验过程,我在课上引导学生圈划动词,体会实验过程和富兰克林严谨细致、不怕危险的精神,然后根据动词练习复述。《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后要求找出文中多处运用数字的地方,体会其表达效果。我就让学生根据这些数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体会。如一百多里相当于我们江阴到无锡,为了抄一点资料就走这么多路;“一百四十多万字”就相当于我们四十多本语文书这样厚,谈迁每写一次,或修改一次,就相当于要抄四十多本语文书,而他修改了六次……让学生体会数字的妙处。

3. 渗透年段写作训练点

高年级学生写作目标要求“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但现实中学生不会编写段落提纲;作文时会选择材料,分段叙述,却往往详略不当。我就在学生学习课文时让他们学习编写段落提纲的方法,感受文章详略安排的特点,这样读写结合来改正自己作文中的毛病。

三篇课文的学习后,我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三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写人叙事类文章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收获,课后习题、包括拓展训练学生基本在课堂上完成,而且正确率高。

我想,只有我们明确了课程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起点,定准课时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效、高效。最后用崔峦教授在第八届“现代与经典”全国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他的讲座中的四句话作为本文的总结:

依标种好自家田,

扣本找准训练点,

识书读写动天君,

惜教丰学谱新篇。

(作者单位: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