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在“童化”的路上

 GXF360 2017-07-09


糜春梅

“教什么”比“怎样教”重要,是我从教以来一直信奉的观点。因此,我一直致力于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而不管学生是否乐意去学,我用鹰般的眼神约束学生乖乖听讲。我总觉得学生将该掌握的尽数记住就OK,管它用什么方法途径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课上讲过多次的知识点,学生却依然频频出错。近来发现“兴趣”对于儿童活动之重要性,渐渐地明白了“怎样教”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回忆起来,多年前在无锡参加过全国阅读教学活动,香港和台湾两地的语文教师与我们大陆的教学风格截然不同,他们通过种种精巧的有趣的游戏设计来吸引学生,如教师制作转盘,学生转动转盘更换偏旁组成很多的形近字如浇、绕、饶、娆、烧等,在游戏中学生轻松地达成了辨析形近字的教学任务,学生既学得有趣,又掌握得牢。因为在那儿英语才是主流语言,他们必须煞费苦心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以吸引学生来学习汉语。当时我很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大费周折。而我们的现状也不容乐观,现在的孩子痴迷电脑游戏和电视成风,讨厌学习。因此,我开始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基于儿童的立场,教学目标从儿童需要出发,教学设计以儿童视角观照,必须要用充满童趣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来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爱学语文。我的教学也由“扎实”开始向“有趣”进行转型之旅。

一、 教学目标从儿童需要出发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归宿,一堂好的课应该从准确的教学目标开始。纵观老师们的教学,我们会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是从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开始,到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最后是对文本核心价值的感悟,这似乎已经成为老师设定教学目标的固定模式了。

苏教版四年级的《九色鹿》一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在文字的理解上没有任何难度,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策略定为复述故事,复述故事既是教学策略,更是教学目标,而且是高难度的目标。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 学会课文中10个生字,能结合语境理解“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词语的意思,并在复述中学会运用。

2. 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与知恩图报的道理。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这一特殊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

3.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文中规范语言或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学会简要复述课文、详细复述课文和创造性复述课文,能把故事讲得有条理,讲得精彩和生动。

这三条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强调了字词掌握,突出了重点字词,还强调了关键词语需结合语境在复述中运用;不仅要求朗读,而且要求想象、品味语言;不仅要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且要感受民间故事的体裁魅力并产生兴趣;不仅要求复述,而且教给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扎根贴地,细化到了知识点、教学途径、教学达成度。是真正从学生出发,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的核心语文素养。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而不是考试要求、教参内容或自己的阅读感受。每一篇教学开始前,都能先具体分析学生已有的基础,分析他们的情感状态,价值观、学习兴趣和成长需要,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思考不仅是立足在当下、当篇课文,更是能放在整个年段、整个学段中甚至学生的整个语文发展过程中思考,然后从儿童的需要走向教学目标,从教学的开始起,就能给学生一个童真、自由的呼吸空间,一个开放、自主的成长空间。

二、 教学设计以儿童视角观照

课堂是儿童学习语文、自我主动成长的场所,而绝不仅仅是教师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的任务在于“发现”和“引领”,在于让学生自主地学。有了童趣盎然的教学设计,那必定能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了。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儿童乐学的教学设计,才是我们的追求。

比如低段的孩子,就应多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演一演、画一画,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把孩子吸引进课堂,从而避免因长时间端坐导致注意力涣散。如对生字“焦”的教学:古时候的人造字很注重字的意思。咱们来看看,“焦”上面的“隹”是小鸟的意思,下面的四点是火演变成的。你看,小鸟的羽毛都快被火烧光了,真急人呀。你来读这个词语——“焦急”。形容一个人“急”还有哪些词语?富有童趣的生字教学设计,又积累了词语,可谓巧妙。

对于高年段学生,应更多地培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在学习文中趣事后,相机拓展了《呼兰河传》中的三件趣事,激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原著的兴趣。

师:在这园子里,祖父和我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萧红在她的《呼兰河传》写了《樱桃树不开花》的故事。

师:(出示故事)教师读故事。

樱桃树,明知是没有结樱桃,却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却偏去找李子。

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

师:(手拿《呼兰河传》这本书)这本书里还讲了两则有趣的故事哩。

我特别爱吃掉在井里的烤猪和鸭子,觉得掉进去的吃起来特别香,因此我就常常把它们往井里赶。

师:还有一则故事。我趁祖父不注意,在他帽子的一圈插满了玫瑰花,祖父不知道,还说:“今年春天的雨水真好,我家后园的玫瑰花开得真香,连二里地外都闻得到。”

(学生听了这三则故事后都哈哈大笑。)师:故事有趣吗?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故事,想读吗?

三个故事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呼兰河传》的浓浓的兴趣,学生一下课就围在讲台旁向我借这本书读。

总之,教学是为了儿童,是依靠儿童开展和进行的,应从儿童出发。而只有真正认识和发现儿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时时把他们牵挂,才能坚守住儿童立场。语文教学必须基于儿童的立场,满足儿童的需要,符合儿童的喜好,贴近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基准进行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必要学习台湾和香港的成功教学经验,教师心中有“儿童”, 让课堂真正成为儿童享受语文与生活的美妙世界,语文之路才会越走越敞亮,越走越幸福。

(作者单位: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