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病例分享--胎儿右室双出口畸形(Taussig-bing型)

 佳9eky0dzbl54a 2017-07-10

(一)病例及图像

1.病例:孕妇38岁,孕21,孕25周行胎儿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

2.超声图像如下:

两条大动脉平行走行,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完全起自右心室

两条大动脉平行走行,肺动脉主动脉左后部分起自右心室

图3  左后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

4  箭头所指分别为右肺动脉及左肺动脉

5  室间隔上段连续性中断5.8mm,室间隔缺损为左室唯一出口

6  室间隔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肺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率约70%

肺动脉骑跨在室间隔的彩色血流

主动脉弓切面:主动脉弓可见正常的三个分支发出,主动脉与前胸壁的右室相连,变为跨度增大的“拐棍征”

9主动脉弓切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

(二)病例讨论

病理及解剖

1、右室双出口为主动脉和肺动脉均起源于右心室,或一根大动脉起源于右心室而另一根大动脉大部分起源于右心室,室间隔缺损为左心室的唯一出口,约占先心病的0.72%。其中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型右心室双出口为一特殊类型,即Taussig—Bing型。

2、多数主动脉与肺动脉开口并排于同一平面,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在同一水平上(正常时肺动脉瓣位置高于主动脉瓣)90%的病例房室关系一致,房室关系不一致者仅占10%左右。室间隔缺损为左心室的唯一出口途径,通常比主动脉口内径大,仅10%的病例心室间隔缺损的直径比主动脉开口小。根据室间隔缺损与大动脉的位置关系分型:

      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型)

     两大动脉开口相关的室间隔缺损

     与两大动脉开口无关的室间隔缺损

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表现

1、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畸形存在,左心室血液主要经过缺损直接进入肺动脉,而右心室血液主要进入主动脉,临床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相似,有肺充血和严重紫绀。

2、不论病变属于何种类型,病儿在出生后即出现症状,最常见的是发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Taussig-bing型右室双出口超声诊断要点

1、两条大动脉皆由右心室发出,主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大部分发自右心室。

2、伴较大的室间隔缺损,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

3、室间隔缺损为左室唯一出口

治疗

1、无肺动脉狭窄者,应在婴幼儿时施行手术,手术方式常选用大动脉调转术和修复室间隔缺损。

2、伴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者手术难度大,失败率高。

                                                   编辑:李姗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