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重读第八十章小国寡民

 感通天下 2017-07-12
          上一章有德司契,实际上就是建立信用制度而不强迫他人的社会状态,无德司彻实际上就是建立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暴力国家机器。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后来又进化到地主与农民对立的社会,社会实际上是进步着,生产力提高着,人类的文明程度也获得极大的提高。然而进化中有退化,被老子敏锐的察觉了。特别是老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求统一的趋势和战争轰轰烈烈。原来的诸侯小国的宁静被粉碎了。老子回想起年轻时拥有的小国寡民的日子,简直是有德司契的典型。而当下却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于是老子自然产生一种幻想重新实现小国寡民的宁静幸福甜蜜状态。如同晋代的陶渊明弃官幻想重新回到桃花园世界一样,实际是逃避现实的消极想法。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人的思考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类社会究竟处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好呢,还是处于互相交往与合作好呢?应该说各有各的优势和好处。那些在二十一世纪仍然生活在非洲和其他许多小海岛的原始部落,就是小国寡民状态,那里的人应该说也有他们的生存方式,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状态,很习惯,感受到很快乐。如果偶然遇到外来文明人群,他们会以为是天神降临。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充满恐惧躲避拒绝和好奇崇拜向往的斗争,天长日久,就会融入现代社会。如果现代社会如同保护动物一样,强调保护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他们就会又千百年过着非常局限落后的人口与物质生产的小生产过程中,过着在特别原始的所谓幸福生活,现代人也有欣赏的,除了老子们,却不愿意融入他们之中,与他们过一样的生活。有些人去了,会逐渐引发改造那种社会状态的过程,如同中国有人到非洲某部落还当上了国王一样。人类是在广阔天地中互相往来与合作中,大跨步前进的。我们中国有幸通过战国时代由秦始皇们统一了全中华。形成了最大的人类社会统一群体,形成了人类最大的如原始森林一样的人群系统。所以拥有最大的生机。当然统一的一面强调得特别多了,必然要损伤各个相对独立小地区的特色,无论是方言、民俗,人际关系,社会组织结构。总处于迅速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引起许多年长的人一下子怀念过去,很难适应。而年轻人代表着新生和未来,总是向往着在大千世界中生活、闯世界。
        人群中的向往总是对立统一的,人生既有到广阔天地去创世事的冲动,又有回乡过宁静生活的本能愿望,特别是年老。所以形成了年轻人进城创业的潮流和年老人回乡养老的趋势。这两个方向的潮流共同演出了城乡共同文明进步。既能保持社会总体统一发展进步,又能相对保持各地各乡特色。只强调一个方面的行政措施,都会破坏人类整体文明均衡发展进步。社会实际上就是在小范围与大范围人群既相通又不完全相通中百花齐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