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孟宪超 图 | 扎西 
练杨氏太极拳,弓步上步,前脚要转45度。 转法有两种: 实脚碾转 身体重心不后撤,直接转,其脚、踝、膝、胯同时行动。不翘脚尖,前脚掌为虚即可。
要诀:脊柱为轴。收住胯跟。膝盖放松。上下一步到位。 优点:招势衔接简洁。劲力不断。内气平稳。 缺点:比较难掌握。 传统杨氏85势中,除了弓步上步,其它身体向左右改变方向时,也都是实脚碾转,约有30多处。
虚脚转
重心后移,脚尖翘起,转后再前移重心上步。
优点:比较容易。因为有一定惯性。 缺点:倒换重心,动作多余,劲力散乱。膝关节拧巴移重心,容易伤膝。 竞赛套路以简化24为代表的大弓步,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等,都采用这种练法。
可以说,太极拳是一步错,步步错。如,弓步太过了,重心不后移,你就无法转脚。又如,步伐迈大了,必然牵扯重心,整劲就无法实现,轻灵亦不可能。
话说回来,太极易理,阴阳虚实,都是相对的。

所谓"实脚"的概念,按虚实之理:一是绝对的实脚,即一足100%支撑身体重量。二是相对的实脚,即支持身体重量>50%的脚。 因此,所谓的"实脚转"也可分为:绝对的实脚转,和相对的实脚转。传统杨氏85势为例,如左分脚变转身左蹬脚,回身右蹬脚变双峰贯耳,和接下来的左蹬脚变转身右蹬脚,即是绝对的实脚转。而套路中其它动作所谓"实脚碾转",皆属于相对的实脚转。
观摩临影,一些前辈,以及今日杨氏太极拳名家傅清泉、赵幼斌、扎西老人、李占英等,在实脚碾转时,也是有差异的:如弓步实脚转,一是身躯和膝盖不后移,直接碾转。二是身躯和膝盖略有后移。
一人一太极。不该言对错。
一拳谚说得好:
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理出一层技。 得一技,思其理,其技理并进。 得一法,探其用,能举一反三。 谈两点个人体会:
1)练拳要入静,头悬身正,保持颈椎脊椎的自然垂直状态。实脚转时,胯根要落踏实,稳稳坐落在身体重心线上,不能有丝毫的偏离。这是中正安舒的关键。
2)起势后,两脚即分虚实,双脚站立,两只脚各自的脚掌,也要分虚实。如此,移形换步,起承转合,方能自如。
比如,弓步膝过脚尖,前脚的脚掌就无法分虚实了,不分虚实,就无法碾转了。若小腿垂直,前脚掌略虚,那么后脚掌碾转,就自然而然了。 结语:养生练拳,不管怎么转,简洁舒服为好。但就武术而言,任何姿势,任何时候,一只脚都能够迅速提起,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