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 激励干部有作为

 老河鱼的记忆 2017-07-17

□本网评论员

近日,新疆首个党政绩效管理地方标准《党政绩效管理》出台,这一标准将于今年8月10日起正式实施。(相关报道:新疆发布首个党政绩效管理地方标准)

绩效管理是管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党政绩效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政府党政机关涉及职能、廉政、安全、机关建设等一系列目标进行绩效评估管理的过程。党政绩效管理制度,是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效抓手。

绩效管理既像一把尺子,能较为全面地衡量出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量、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又像一根指挥棒,考核内容侧重哪些,执行者就会更倾向于朝哪里偏。党政绩效管理看似抽象,实则能以具体细致的行政效果落实并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前段时间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那个不高不低、让人站也不是、蹲也不是的“光明区信访局信访窗口”,就间接反映出绩效考核中的一些问题,以及部分党政机关干部懒政、懈怠的工作状态。

即将实施的《党政绩效管理》地方标准,使新疆在推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方面,又迈出了积极一步。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各族干部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积极性。

统筹兼顾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让“干事者”有目标。

当前,新疆正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五大中心” 建设,面对两个“三期叠加”的严峻现实,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必须要跟得上,政府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决不能偏移。以县市绩效指标为例,其框架为“1+5+1”模式,即维护稳定+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工作。在这个大的框架体系下,“干事者”就能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有所为有所不为。

科学论证逐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让“干事者”放心干。

此次出台的地方标准还明确提出了“共性指标”的内容。尤其是提出,地州市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绩效指标框架由业务指标和共性指标构成。地州市部门及下属单位的共性指标,都有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党建工作、自身建设等内容。在这个框架内,“干事者”可以放开手脚、不断创新、大刀阔斧地干事。

扩大参与引导公民有效监督和评价政府绩效,让“干事者”有成就感。

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我国,公民参与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有些地方却未能将其真正纳入有效考核机制中,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积极“干事者”的热情和主动性。此次引入了差异化考核、纵向对比机制、察访核验机制等富有地方绩效管理特色的评价体系。奖优罚劣,激发了人们干事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用绩效考核,让分数说话,使群众认可,让干部服气,是我们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一步。我们坚信,只要用好“凭实绩、讲德才、重公认”的党政绩效管理“指挥棒”,各族干部就一定能化压力为动力,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大有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