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清与日本此点政治的迥异 使得满清不可能君主立宪!

 寡欲自然清 2017-07-17

中日甲午战争,直接打断了满清的脊梁,也将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彻底打醒过来。此后,即在民间与官方都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热潮。在政治上,仿效日本进行君主立宪的改革的呼吁,也自然越来越高涨,然而,为啥满清最终却没有通过君主立宪而自我挽救呢?

抛开其他因素,单论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的迥异,就决定了满清不可能实行君主立宪。我们被熟知的社会形态,分为五种,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其实,这是按西方的社会进程划分的,而并不适用於中国。

过去我们把商周王朝称为奴隶社会,其实,商周却是实实在在的封建(封土建国之意)社会,商周时期的社会形态与西方的中世纪更相似。而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却是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了集权帝制的形式(最早的集权帝制,出现在两河流域,闻名遐迩的波斯帝国即是集权帝制形式)。秦灭亡后,汉朝建立,虽是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但不久,汉王朝就见识到了地方封国太重的厉害,自七国之乱平定后,汉王朝实行“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以致无力与中央对抗。

自汉以后,就几乎很少有大的封国出现,而至明清,中央集权已达巅峰。而满清又系渔猎游牧民族入主华夏,其自身具有很深的奴隶制残余,而与华夏的集权帝制相糅合。所以,满清的中央集权更是空前绝后。

而中央集权与君主立宪却是背道而驰。日本可以君主立宪的很大原因,就在於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是一直都是封建形态,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统一的日本,都是一种形式上的统一,而当时的日本仍然是“政出各藩”,各藩的武士也只效忠於各自的藩主。明治维新,虽是以“天皇”为旗帜,但本质上却是日本的西南强藩抬出来的。所以,日本的政治受到地方藩阀所左右,例如长洲藩主导日本陆军,萨摩藩长期主导日本海军,日本天皇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顺从“民意”而为之。

而满清却不同,权力集於皇室,大臣只知道磕头如捣蒜,一切全凭皇上圣裁。享受权力高度集中滋味的人,又怎么会轻易放下手中的权力,去搞什么君主立宪呢?所以,支持康有为梁启超搞'百日维新”的光绪,也不过是从没有真正掌握实权的傀儡皇帝的想法而已。而对於当时满清真正的“皇上”慈禧来说,君主立宪却一直是其深恶痛绝的。所以,直到满清王朝要进棺材板的那一天,还在搞“皇族内阁”来糊弄百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