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确诊丨经典病例170】视神经鞘脑膜瘤 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panyunbo 2017-07-17

相关病例推荐

脑膜瘤

视神经鞘脑膜瘤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38岁。


主诉 : 左眼突出3年,加重伴视力下降1年。


现病史: 缘于入院前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球突出,无明显疼痛、视力减退,未予特殊诊治;近1年来眼球突出明显加重,伴有眼球胀痛、左侧视力下降;无伴头痛、发热,无恶心、呕吐;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体力尚可,二便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 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


超声: 无。


CT/MRI扫描: 采用GE 1.5T MR,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颅底到鼻尖,包括眼眶,常规扫描层厚为3mm,增强扫描采用Gd-DTPA,剂量为0.1mmol/kg,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多平面成像。


补充病变典型的表现:

1、病变有无包绕视神经生长,该病变感觉压迫视神经,如果有典型的层面,最好显示

2、有无典型的车轨症

3、增强检查的特征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C


眼眶肿瘤性病变可以局限于眶内,也可以沿眶尖累及颅内,肿瘤的定位对于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良性病变(如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一般局限于眶内,起源于视神经的胶质瘤可以累及眶尖并延伸进入颅内。


问题2:下列哪种扫描技术更能提供定位、定性信息?(单选)


A 眼眶CT平扫

B 眼眶MR平扫

C 眼眶MR增强扫描

D 眼眶MR增强扫描+脂肪抑制技术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D


眼眶CT平扫可以发现肿瘤有无钙化,但眼眶MR更能冠状位及矢状位方向观察病灶,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明显强化,而视神经不强化,联合脂肪抑制技术更有利于显示“双轨征”。


问题3:根据临床资料及MR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 海绵状血管瘤

B 神经鞘瘤

C 视神经鞘脑膜瘤

D 视神经胶质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手术所见:肿瘤呈淡红色,包膜完整,切开包膜于肿瘤内分块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质地坚韧,动眼神经的上支紧贴肿瘤上缘走行,且粘连紧密,边切除肿瘤缩小体积边分离与之关系。向外下分离时见肿瘤发生于视神经,与视神经表面粘连密切,也是边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边锐性分离肿瘤与之粘连,将其完整保护,如此反复将肿瘤完全切除,大小约2.4×2.1×2.1cm。 


病理所见

免疫组化:EMA(+),PR(+),KI-67(+,1%)。特殊染色:AB-PAS(-),六胺银(-)。


病理诊断

(左眼眶肿物)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为中年女性,临床症状是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MR平扫示左眶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包绕视神经生长,肿瘤表现为与视神经相连的偏心性肿块。肿瘤侵及眼球后部可见眼环受压,眼球突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但视神经不强化,考虑肿瘤不是起源于视神经的胶质瘤,加之视神经胶质瘤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故可以排除视神经胶质瘤。结合T2WI信号特点: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而神经鞘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的T2WI信号多呈高信号,视神经鞘脑膜瘤和淋巴瘤的T2WI信号可符合,淋巴瘤有恶性侵袭性,以浸润生长为主,常累及肌锥内外间隙,该病例边界较清楚,考虑视神经鞘脑膜瘤可能大,且与视神经关系关系密切,肿块明显强化,而视神经不强化。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鉴别诊断

(1)海绵状血管瘤

是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女性多见,多单侧发病。肿瘤为类圆形,病理为充满血液的窦状间隙构成,有完整纤维包膜。肿瘤呈略长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动态增强呈“渐进性强化”。

(2)神经鞘瘤

起源于Schwannn氏细胞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起源于感觉神经(眼神经及其分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居多。肿瘤生长缓慢。病理上,肿瘤组织可分为Antoni A型、Antoni B型,前者富含肿瘤细胞,并有紧密的纤维细胞,后者细胞成分少,富含疏松的间质成分,在一个肿瘤内,这两种类型的组织常同时存在。T2WI呈混杂高信号,可见囊变区,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3)视神经胶质瘤

是起源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2-8岁,发生于成人者恶性度较高,女性多于男性。部分合并神经纤维瘤病I型,双侧发生。MR表现为视神经管状或梭形增粗,边界清楚,肿瘤与视神经不可区分,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肿瘤是否向管内段及颅内段侵及,引起眶内段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MR上表现为病变周围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

(4)淋巴瘤

眼眶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其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绝大多数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方紧靠眶隔后方或眶隔前区,有包绕眼球生长的趋势,累及单侧或双侧,以单侧多见,常沿肌锥外间隙向后延伸生长,肿块后缘呈锐角,即呈铸形生长。由于无包膜,以浸润生长为主,机械性推移占位效应不明显,因此常累及肌锥内外间隙。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



病例供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陈潭辉



专家点评


对于发生于眼眶的肿瘤性病变,定位最重要。首先明确病变的起源,肌椎内或者肌椎外间隙。病变与视神经的关系,视神经受压移位?包绕还是增粗侵犯。本例病变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病变包绕视神经生长。如果病变包绕视神经生长,需要仔细寻找特异性征象,即车轨征。本病例为肿瘤包绕视神经生长,与视神经相连的偏心性肿块。其次明确病变的范围,病变主体位于眶内,眶尖视神经管未见异常增宽,海绵窦未见异常。再次,评价病变的信号特征,该病变平扫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但视神经不强化,考虑肿瘤不是起源于视神经的胶质瘤。 综合上面的分析思路,诊断视神经鞘脑膜瘤。



点评专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放射科 夏爽教授



参考文献:


1.Sarah N. Khan, MD, Ali R. Sepahdari, MD,Orbital masses: CT and MRI of common vascular lesions, benign tumors, and malignancies. Saudi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2,26:373-383


2. J. Shapey;H.I. Sabin H.V. Danesh-Meyer;A.H. Kay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ptic nerve sheath meningiomas.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3,20:1045-1056


3. Shapey J, Danesh-Meyer HV, Kaye AH.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ptic nerve glioma. J Clin Neurosci 2011;18:1585–91.


4. Miller NR. Primary tumours of the optic nerve and its sheath. Eye,2004;18:1026–37.


快扫码关注医侃(yikantime),就差你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