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确诊丨经典病例172】左侧下颌骨造釉细胞瘤 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panyunbo 2017-07-17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13岁。


主诉 : 发现左侧下颌骨肿物20余天,伴疼痛。


现病史: 患者20天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下颌肿物,触之疼,边界不清,无活动。阿莫西林治疗3天,疼痛有所缓解,当地医院行CBCT发现左侧下颌牙区有一低密度透摄影。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其他病史及家族史、遗传史。


实验室检查: 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左侧颊颌部可触及肿物,2*2.1cm大小,边界不清,无活动,全口卫生可,35、36I°松动,37I~Ⅱ°松动,三大唾液腺导管口无红肿及溢液,双侧耳部、颌下及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WBC 11.2×109/L;单核细胞 0.7×109/L;嗜中性粒细胞 7.4×109/L。


超声: 全景片:左侧下颌后牙区可见一低密度透摄影,边界清,可见切迹,35、36、37牙根包绕其内。


CT/MRI扫描: CT检查设备为使用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以下,常规扫描层厚1.25 mm、层间距1.25 mm,电压140 k V、电流70 m A,矩阵512×512;扫描结束后行0.6mm薄层后处理重建,显示病灶局部放大的高分辨率图像,如图1-1~4。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C


该病例在骨窗CT图像上,下颌尖牙前外侧可见上颌尖牙,因此病变定位于下颌,病灶为下颌骨后牙区的不规则低密度影,因此排除B、D,在骨窗上可见病灶呈分叶状、膨胀性改变,其内可见骨性分隔,病灶包绕牙根,牙根吸收破坏,由此可见C选项更符合。如图1-1~4。


问题2: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 牙源性粘液瘤

B 角化囊肿

C 造釉细胞瘤

D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E 含牙囊肿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C


手术所见:肿瘤位于34-37根方,且35-37I~Ⅱ°松动,拔35、36、37,可见35、36、37牙根呈截根样吸收。美兰标记后,行33近中作一斜行切口,35、36、37牙槽间隔切开,37远中作一斜行切口,在黏膜上翻解,暴露下颌骨,可见颊侧骨壁多房性缺损,肿瘤约4*3*2cm大小,包膜完整,边界清,内含棕褐色囊液。


病理所见:大体:剖面呈囊性,囊性区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内充满黄褐色囊液。镜下:由柱状或立方状分化的类似于成釉器内釉上皮的细胞构成,此型组织学类型属于滤泡型。(如图1-5)。


病理诊断:“左侧下颌骨造釉细胞瘤”。

肿瘤由柱状或立方状分化的类似于成釉器内釉上皮的细胞构成。



三、诊断分析思路


1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CT平扫:

左侧下颌骨体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病灶呈膨胀性生长,分叶状改变,其内可见分隔,CT值约19-68HU,且牙根吸收破坏,病灶向唇颊侧膨隆,周围软组织肿胀。因此该病灶局部表现为侵袭性破坏,考虑恶性肿瘤样病变。


2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病例CT扫描病灶位于左侧下颌骨磨牙区,膨胀性改变的低密度影,其内可见粗细不等的分隔,且包绕牙根,牙根吸收破坏,一是需与颌骨的牙源性囊肿鉴别,二是需要与颌骨膨胀性、分房样肿瘤性病变鉴别。本病例基本征象为不规则、边界清、密度均匀、骨性分隔、分叶状和膨胀性病灶。


(2)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病例来说,病灶位于左侧下颌骨磨牙区,牙根吸收破坏,可能来源于牙板、造釉器的残余上皮和牙周组织的残余上皮的肿瘤性病变,或病灶位于牙根,且呈低密度,考虑牙源性囊肿。但根据其分房样改变,更倾向于肿瘤性病变。


(3)定性诊断:

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13岁年轻女性,左侧下颌肿物,触之疼,边界不清,无活动,阿莫西林治疗3天,疼痛有所缓解,查体35、36、37牙齿松动,结合CT表现左侧下颌骨体呈膨胀性生长,分叶状改变的低密度影,其内有粗细不等的分隔,CT值约19-68HU,牙根包绕、吸收破坏,考虑具有侵袭性,但双侧耳部、颌下及颈部未发现肿大淋巴结,综合考虑肿瘤性病变,需与牙源性粘液瘤、颌骨骨化性纤维瘤、牙源性囊肿(含牙囊肿、角化囊肿)等颌骨囊性病变鉴别,但根据其内分隔、呈分叶状和膨胀性改变、牙根吸收的影像征象和年轻女性,倾向于牙源性肿瘤性病变中最多见的造釉细胞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本病例的特点为年轻女性患者,左侧下颌肿物,触之疼,边界不清,无活动。CT表现左侧下颌骨体呈膨胀性生长,分叶状改变的低密度影,其内有粗细不等的分隔,CT值约19-68HU,牙根吸收破坏。双侧耳部、颌下及颈部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本病具有恶性特征(牙根吸收、膨胀性改变、分叶状、分隔),结合牙源性肿瘤性病变的发病特点及部位、影像特征和临床经验,诊断造釉细胞瘤不难,其一大特点就是虽为良性,但为局部侵袭性的多形性肿瘤,且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约占63.2%,80%发生于下颌骨,大多数在磨牙区和升支,年轻人多见,由此可见此例术前诊断为造釉细胞瘤不难。


2
鉴别诊断

(1)角化囊肿:

侵袭性低、周围骨质破坏范围小、不易侵及周围软组织,牙根吸收呈斜面状、较少造成邻牙脱落,如有分房,大小近似、间隔纤细、完整、且较薄。

女 16岁右侧上颌骨类圆形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呈膨胀性改变,邻近骨质受压吸收变薄。


(2)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临床表现生长缓慢的膨胀性无痛性肿物,与骨相连,不活动。特征性表现:囊内多发斑块样钙化影。

男 31岁左侧上颌骨肿物,其内多发钙化影,向上突入上颌窦,窦壁骨质变薄,牙槽突骨质破坏。


(3)牙源性粘液瘤

临床表现不典型,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下颌后牙区,在X片上,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的透光阴影,以多房多见。其间有粗细不等骨隔。在牙齿之间可见界限清晰的硬化边缘。这些症状易与成釉细胞瘤,颌骨囊肿相混淆,需要病理诊断。

女 34岁右侧牙槽突单房膨胀性病变,边界清,内可见细小、不连续的高密度影。(箭头所示)



病例供稿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放射科 姜增誉



专家点评


成釉细胞瘤好发于30-60岁患者,20岁以下少见,性别并无明显差异。分为单囊型、多囊型/实体、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细胞型四种亚型。实体/多囊型又称普通成釉细胞瘤或经典骨内成釉细胞瘤,是成釉细胞瘤中最常见型。其影像学特征为:全景片显示颌骨膨隆,见骨性分隔,分房大小不一,相邻牙根斜形吸收。CT特征为颌骨膨隆明显,以偏颊侧为主,分房大小不一,病灶软组织成分为囊实相间,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强化明显。磁共振特征为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较高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呈不均匀强化明显。该病例发生于左下颌骨体部,CT图像显示颌骨向颊舌侧膨隆,以颊侧更明显,病灶内密度不均匀,见实性成分,并见骨性分隔,分房大小不一,符合成釉细胞瘤表现。成釉细胞瘤与角化囊性瘤是颌骨内最常见的两种牙源性肿瘤,其鉴别要点为:角化囊性瘤延颌骨长轴生长,颌骨膨隆较成釉小,其膨隆方式偏向舌侧,可见分房,分房大一基本一致。根据这几点,可在两者中进行一定的鉴别。



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放射科 朱凌教授



参考文献:


1、洪勇,王凤秋,周振,刘爱军.上颌牙源性粘液瘤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11):2335-2336.


2、Cihangiroglu M, Ak? rat M, Yildirim H. CT and MRI ?ndings of ameloblastoma in two cases[J]. Neuroradiology, 2002, 44(5):434-437.


3、张朝晖, 吕衍春, 孟悛非, 等. 颌骨造釉细胞瘤各种亚型的CT诊断[J]. 癌症, 2006, 25(10):1266-1270.


4、Ko?ak-Berbero?lu H, ?akarer S, Brki? A, et al. Three-di-mensional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iagnosis of 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urs: evaluation of four cases[J]. 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 2012, 17(6):e1000-e10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