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贺!吴一龙教授等人最新研究成果刊登于《柳叶刀》子刊

 三毛99 2017-07-21

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杨衿记教授、钟文昭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等国内众多专家学者联合开展的肺癌研究最新成果,发表于7月19日的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吴一龙教授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伴多处脑转移的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克替尼相较全脑放疗(WBI)联合化疗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较长。此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埃克替尼可能是这一患者群体一线治疗更好的选择。

已知WBI是伴多处脑转移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但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令人担忧。在BRAIN研究中,吴一龙教授等人对埃克替尼相较WBI联合化疗用于伴脑转移的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BRAIN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多中心3期研究,国内共有17家医院参与。该研究纳入了176例存在3处以上脑转移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这些患者此前并未接受过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放疗。试验中,分配至埃克替尼组的患者85例,分配至WBI组的患者有91例。其中,WBI组中有18例患者在治疗前退出,因此其可评估的患者数为73例。埃克替尼组患者口服埃克替尼125mg,每日3次。WBI组接受WBI(30Gy/10次/3Gy)加同步或序贯化疗4-6周期,直至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或颅内病变进展。


试验中,埃克替尼治疗的患者若仅出现颅内进展,可转至WBI联合埃克替尼或化疗治疗至出现进一步的进展;埃克替尼治疗的患者若仅出现颅外进展,可转至埃克替尼联合化疗。WBI患者若出现进展可转至埃克替尼治疗直至出现进一步的进展。若进展后仍可观察到临床获益,埃克替尼可以继续服用。试验主要终点为颅内PFS。研究人员在接受过≥1剂研究治疗方案的意向治疗人群中评估了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假定埃克替尼相较WBI的颅内PFS长40%【风险比(HR) 0.60】。


该研究中位随访期为16.5个月。研究人员发现,埃克替尼VS WBI的中位颅内PFS为10.0 VS 4.8(个月)(相当于埃克替尼的颅内病变进展或死亡事件发生风险下降44%;HR 0.56, 95% CI 0.36–0.90;P=0.014)。


埃克替尼组和WBI组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7/85)和38%(28/73)。两组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皮疹,均为20%~30%。在最后分析时,埃克替尼组和WBI组分别有42例(49%)和37例(51%)患者死亡。其中,78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另有1例(WBI组)死于与化疗相关的血栓形成。


研究链接:

http://www./journals/lanres/article/PIIS2213-2600(17)30262-X/fulltext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