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写生的思考,衍生对中式写生的理解

 Zhanggx 2017-07-24

对写生的思考,衍生对中式写生的理解

写生在艺术创作中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家对它的重要性都有了解,在当代美术界,艺术家们对写生这一环节都是高度重视的,写生对艺术创作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随着写生演化成一种走程序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写生的理解简单化、概念化、表面化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警惕。

写生的历史性不仅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也在内在认知的变化上也有着重要的一环。而这种表现反过来说,其实就是一种要求。但很遗憾,总体上看,无论是形态,抑或是认知,现在的写生符合其历史性要求的人,似乎并不多。

对写生的思考,衍生对中式写生的理解

写生两个字在中国美术史上出现得很早。《益州名画录》记载着后蜀画家滕昌祐说他“初攻画无师,惟写生物以似为功而已”的学画过程。这可能是“写生”两个字在中国美术史文本上比较早的一个版本了。当然,那个时候的写生和今天我们说的写生还不完全一样。滕昌祐的写生基本上是指有生命的东西,所谓“惟写生物”。没有生命的东西,比如风景、静物,应该不包括在内的。苏东坡后来说,“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这个写生也是活物的意思。边鸾和赵昌都是画花鸟名世的画家,赵昌还把自己叫做“写生赵昌”。黄筌传世的《写生珍禽图》可能看得更直观些,画上基本都是草虫鸟龟之类的活物。所以,过去中国画家所谓的写生,主要是写活的东西,生就是活的意思。

对写生的思考,衍生对中式写生的理解

传统中国画家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他们行路的时候实际上不怎么画画,只是看,黄公望住在富春江畔的时候,常常出去游走,还影响了画画。《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跋文里说,《富春山居图》“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那个时候画家们的山水印象和图式经验,主要是靠“目识心记”,再者就是因袭古人。当然,这也是被后来现代画家诟病的地方。现代画家主张写生,主张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去,是为了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但实际上,那个时候的画家非常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古人每天的日子其实都差不多,当时画家目识心记,因袭古人,实在没什么错,那些古人和比他们再老两三百年的古人的生活究竟能有多大不同呢?

生活变了,自然变了,绘画当然也就随之而改变了。

对写生的思考,衍生对中式写生的理解

现在的写生概念,受西画特别是素描影响很大,但如同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西绘画本质的差异也很大:山水画的基础是哲理,注重写意,以描写想象为主,倾向于主观,技法核心是线条,评判要点是格调意味;西画的基础是科学,注重写实,以摹写自然为主,倾向于客观,技法核心是块面,评判要点是感觉和生动性。所以,西画在家“意造”是不适宜的,把写生摆在突出地位自有道理,这种作画过程虽然也有主观取舍,但程度小得多。而山水画写生注重的只是把所看到的东西变成供自己“意造”的素材或是物理依据,最终画出来的,有的可能与原景相似度较高,有的也可能面目全非,完全取决于画家内心的想法,这个转变过程需要高妙复杂的体悟,所谓“迁想妙得”,这也是决定画家之间高下的主要区别所在。当前很多热衷写生的山水画家可能并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很多是为写生而写生,还是按照西画的理念写景状物,迷恋于写实造型能力之中,虽然画面效果复杂完整生动,但格调往往难掩直白浅薄,而且写生所得在其它时候的创作中也难以派上用场,所以说这种写生有点类似掉进一个温柔的陷阱。事实上,当代前辈中也有很多人做过以写生为主的探索,但只有个别功力和悟性杰出的人物才能做好,比如李可染,但他的弟子中这条路走得好的极少,可见,这是一条极险之路,不是说不能走,但绝非适合大多数人走。

对写生的思考,衍生对中式写生的理解

所以,写生要有想法,写生教学也要有想法。这是在教师层面上我对写生的一点认识。再从画家的层面来看写生,除了为主题创作搜集素材,做准备功课这些功能性写生以外,同样,写生也是要有想法,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积累,是为写生而写生,是熟练活的展现,这样的画,一百张,一千张也没什么意思。加入想法,可以是个体审美上的追求,可以是技法、材料等形式语言上的探索,等等,这样的写生才是有意思的,有意义的,写生也就有了作品的价值,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是一张写生,却成了印象派的标志,太多的中外画家就是以写生的形态画出好画的,在他们那里,也许没有什么写生,那就是创作。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写生要有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