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炎武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顾炎武(2)

 liuhuirong 2017-07-27

第二节 抗清义举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明亡的消息传到江南,五月弘光政权在南京成立,经昆山知县杨永言举荐,顾炎武担任了弘光朝兵部司务的小官职,次年,当他前往南京赴任时,清兵已挥师南下,长驱直入,血洗扬州,五月占领了南京,弘光政权遂被攻灭,他只好返回。目睹清军的野蛮屠戮,顾炎武满腔悲愤,他与好友吴其沉。归庄一起随知县杨永言参加旧明郧阳巡抚王永祚起义军,在苏州进行抗清斗争,失败后回到了昆山。接着昆山也发生了武装抗清活动,顾炎武又参加了昆山起义。有人认为顾炎武未曾参加这场战事,顾的朋友归庄、吴其沆都投入了这场斗争,而顾炎武因侍奉母亲避居语濂泾,语濂泾地处昆山、常熟之间,自六月至于闰月,“无夜不露坐水边树下,仰视月食,遥闻火炮”(《亭林余集·常熟陈君墓志铭》),关注着昆山存亡。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从事理来推,杨永言、归庄、顾炎武、吴其沆四个人一同参加了苏州的事情刚刚回来,又遇上昆山起义,杨、归、吴三位都参加了,独顾退出去,与人情物理不和。另外奉母屏居于常熟唐市以西的语濂径,地距昆山县城不过四十里,扁舟半日可达,这丝毫不排除夜居水乡,白天进行聚粮移檄等活动,顾炎武在《常熟陈君墓志铭》中所云,未始不曾有意轻描淡写,使事情晦暗。再者,全面纪述明清之际历史的《小腆纪年》一书,也正式把顾炎武的名字列入了昆山起义的名单之内,等等。两说比较,以后说根据较为充分。七月六日,昆山城破,十四日常熟失守,在这场昆山、常熟的保卫战中,好友吴其沉惨死,顾炎武和归庄幸而得脱,顾炎武的两个弟弟子叟、子武并遇难而死,本生母何氏被清兵砍折右臂,嗣母王氏绝食而死,临终告诫顾炎武无为异国臣于,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顾炎武《亭林余集·先批l顾人行状》)。慈母遗命,使顾炎武终生铭记,他一生遵循母嘱,不肯屈节仁清。

  后来,南明的唐王隆武帝要他担任兵部职方司的主事,他因为要料理嗣母后事,未能前去赴任。

  山河破碎,家难频仍。面对东南沿海南明几个政权的相继瓦解,身历清军铁蹄除确的剧痛,顾炎武决心如衔木填海的精卫那样,“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王超常顺亭林诗集汇注阿。为了免遭迫害,他改变了自己的行动方式,扮作商贾,在以后的十几年里(1645——1656年),往来于长江下游的江南江北一带,联系一些爱国志士,纵论古今,批项名节,“悲深宗社墟,勇画澄清计”(于稳常《顾亭林诗集汇注·哭归高士刘。这期间他参与了震惊江南的吴胜兆瓦正一事。顺治四年(1647年),明降将松江提督吴胜兆谋反正,以松江复归于明,事泄被杀。顾炎武执友陈子龙。杨延枢死之,族人顾咸正推官及其二子天进、大适亦同死难。对反正一事,顾炎武是知情的,在事露之初,他还曾与顾咸正进行过出亡的策划。连年来,虽然顾炎武离乡在外,但是豪绅叶方恒却始终耿耿于怀。顺治十二年(1655年),叶方恒要陆恩以勾结海L抗清武装“通海”罪告发他,看到局势已发展到即将酿成大狱的局面,顾炎武便于当年五月潜回昆山,将陆恩私自处死,尸体丢到塘里,叶方恒借机把他抓住,囚禁在陆恩的女婿家里,逼令他自杀偿命。后经友人归庄、路泽博等人的大力营救,将这一案件交由松江府审理,改定为“杀有罪奴”,判刑较轻。叶才叵不服,在顾炎武出狱以后,派遣刺客尾随不舍,于第二年五月在南京太平门外将他击伤。同时并派人洗劫了他在昆山的故宅,“尽其累世之传以去”。时局的险恶,豪绅的陷害,迫使顾炎武决意远离故土,到他久已系念的中原大地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