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伤本身没有延续性:别把你的不幸推给原生家庭

 可素之心 2017-07-29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人生必读好书指南

微信平台读好书类的领先订阅号


Never give up, 永不放弃,

Never lose hope. 永不心灰意冷。

Always have faith,长存信念,

It allows you to cope. 就能应付自如。

Trying times will pass, 煎熬会过

As they always do. 总是一如既往。

Just have patience,保持耐心,

Your dreams will come true.梦想就会成真。

So put on a smile,露出微笑,

You'll live through your pain.你会走出痛苦。

Know it will pass,苦难有终,

And strength you will gain.你将重获力量。

我们的一生中通常会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父母、祖父母、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组成的婚姻家庭,我们把第一个家叫作原生家庭。

很多人都会抱怨自己的父母给自己留下了某种样的童年阴影,以至于长大之后复制了那种不幸。甚至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最常见的一种调侃就是,把病人的一切错误和不幸都推给原生家庭,一切都是童年的错,都是你父母的错。

从后天的因素来看人格形成,主要指的就是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成长环境与经历。这些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早在我们记忆产生之前就开始了。我们有时候无法理解自己性格中的某些部分,就是与我们早起记忆的缺失有关的。如阿德勒在《这样和世界相处》中写道的,“每一记忆,只要涉及的经验对个人有影响,没有立刻被我们的否认,都会塑造我们的生活风格,也就是自我,以印象为材料匠心经营的结果。这不仅对那些深刻的记忆如此,而且对那些不太深刻,难以记得的记忆,甚至对那些没有用言语表达,只是作为感情的色调或心态存在的记忆也是如此。”你并不能记起自己在襁褓中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但那些关于爱与安全的感受会流入我们的精神,影响我们之后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

在我们有比较清晰的记忆之后,在我们人格没有完整地成型之前,原生家庭依旧有很长一段时间会影响着我们,就如研究者们所说的“风险因素”:父母本身心理、感情有问题,控制欲过强,长期处于暴力环境,单亲家庭,父母忙碌自私而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等。原生家庭的问题常常以“慢性因素”的形式存在,有些人会因经常在那样的环境中而感到“习以为常”,并在成年之后的亲密关系当中,复制原生家庭的悲剧,因为他们感受到的压力相对缓和,却很难意识到,以至于对他们造成了反复的、日积月累的长期影响。

如此说来,我们是不是对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缺乏足够的掌控力?

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追溯、了解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恰恰对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格成长有着正面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最早的记忆里,找到生活风格的错误方向,以及社会兴趣的有无,并修正自己的生活风格,学会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人相处。

《衣橱里的女孩》讲述了一个在不幸的原生家庭长大的法国女孩弗朗丝寻找爱和自由故事。十六岁以前,弗朗丝离“幸福”这两个字很遥远。她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每晚被继母锁在衣橱里,和拖布、鞋子睡在一起。五岁时被爷爷猥亵,六岁时被夺走童贞。十二岁时承包了所有的家务,每天会被继母以各种理由打一巴掌,踢几脚,被打得耳膜穿孔甚至更暴力。“抚养”她的人让她在屈辱、暴力、恐惧之中长大,她的人生就此完结了吗?十六岁时,身心都饱受摧残的弗朗丝被继母赶出了家门。一无所有的她,并没有复制过去的伤痛,甚至成了十几个孩子的“代理母亲”——其实连她自己都不太相信:有几个在不幸中长大的孩子不是叛逆的、容易受伤的、没有安全感的、会把爱人推远的呢?

弗朗丝在书的序言里写道,“一位好母亲?我可不信。我甚至倾向于把自己放到这句话的对立面。我怎么可能会成为一位成功的母亲呢?从前,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我注定会在这条路上失败。……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告别灰色的过往并非难事。认为自己生活在伤痕中的人们不妨将此视作希望的信号。‘未曾收获幸福’也绝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播撒幸福的能力。我将这本书献给我的孩子们,所有我生育、收养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日益相信——没有什么是事先注定、不可改变的。我讲述自己的故事,为的是提醒大家:在幸福的“范例”之外、在对幸福的传统定义以及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之外期盼幸福,这绝非天方夜谭,我们要做的不过是赋予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罢了。”

那我们如何修复负面的人生经历呢?创伤本身是没有延续性的,你对创伤的解读再说有延续性影响的东西。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你看待那些事情的角度和回应的方式:

1. 从内向的变为外向的(“继母虐待我并不是我的错”)

2. 从总体的变为具体的(“我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我的原生家庭我只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并不代表着我的生活全部大错特错”)

3. 从永久的到暂时的(“等我有能力摆脱自私的父母的管制去独立生活,眼前的状况就不会持续了”)

从外在来说,成功化解掉原生家庭的伤害,需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自主、独立,主动去尝试获取新的精力,学会融入社会和交际,培养自己的社会兴趣。你可以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但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一定要学会积极有效地加以运用。

Brian Little说,“每个人都至少有三个自我,一个是基因决定的自我,一个是在环境与文化影响下的自我,还有一个是由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定义的自我,而最后这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自我。”

从弗朗丝的蜕变历程看来,你完全没必要花数目不菲的价钱去心理咨询师那里买一句“你的一切不幸都是你父母的错”,也完全没必要让原生家庭为自己的不幸背锅。请你记得,认识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为了从根源化解我们内心的创伤,仅此而已。然后,勇敢向前,就像不曾受伤。 

选自《衣橱里的女孩》
弗朗丝·盖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本书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曾备受折磨、被继母锁在衣橱里的女孩,长大之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非凡母亲的经历。但她没有被童年的噩梦所左右,也不曾向命运低头,她从来没有放弃对幸福人生的追求,没有怀疑过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那一个人。终于,她拥有了幸福的家庭,成了完美的母亲,甚至还收养了十几个孩子(包括两个残疾孩子)。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