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守(止于)下丹田之法浅析

 山高仁为峰仁峰 2017-07-29

下丹田又名“气穴”,一般指腰前脐后稍下的虚无窟子,有的通指脐部或小腹区域,是生气之源,也是人的根,各派又从此分出许多做法,以便化精,行筑基炼己,玉液返还工夫。所以,此处是修炼者一定不移之处,古言“气穴”不开,“炁穴”不开。工夫次第分明,自炼精化气以至大丹运行都是在这一路做,只不过“气穴”是身中之中发生,是身心合一工夫;“炁穴”是在身中非在身中,是人与天合发工夫。“气穴”与“炁穴”,证量和境界是天壤之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许多朋友修习丹道或练气功大多选这个位意守,认为这样容易“得气”。依小道观察,只要身心健康,青壮年基本上可以达到“得气”的效果,可是又很容易出偏差。昔有人曾向道家西派二代弟子银道源先生请教,问:“初入坐杂念多,当止心于脐下,未审如何止法,方为合适”?答曰:“心止于是,犹之糸马有桩,如糸稳到神息相依时”。在这里,道源先生明确提出:心意识于下丹是止,止是凝定不动的意思,平常人初入坐,念头明灭跳跃不定,方生方灭,而且还讲要“系稳”。在此,小道问大家:“糸稳”马桩是什么工夫?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实践摸索,也可以向有实践的老师请教,心先糸一缘,缘聚自然“得气”。有些朋友们以炽念去守下丹田,生出来的就是淫精,再加上不知化精之法,色身不坚固,走泄是自然的事。要知后天精气也分层次的,李西月真人的《后天串述》、《九层炼心》说的很清楚。《周易参同契》曰:“下德有为,其用不休”,先后次序弄明白才好。     
其间门下弟子又问:“始悉在色身上行I,非惟不能见效,且易致疾,如凝神眉间,则易发痴;凝神于脐下,则生痞块。”这样的原因是啥?道源先生借三丰祖的回答:“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在这里小道画蛇添足说一下:此“凝神”不一定是门下弟子所说的“凝神”,凝神层次不同,有为无为相互叠用,分别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志于修仙道的朋友们可以向善知识学习请教。
接着道源先生又怕门下弟子不明,进一步指出:所谓“初试凝滞”之弊,实未得心应手合法度耳,譬如艺中织布,其初手足头目,何能一致,勉强练习,熟则巧生,久则自然而然矣,工艺且非朝夕所能,况无上大道,岂初试便合法哉?”意思是说要恰到好处,所以古人曰炼己纯熟。西派入手为避免“凝滞”,有守鼻外虚空之穴,有独立守神之法,也有锻炼色身之法,壮老年甚至用补筑之法,更有老年身体衰朽,有敲竹鼓琴,行“栽接”之法。丹家认为:只心火下探海底是不够的,肾水还要充足才能水火既济,既济之后还要散发到全身,滋养身体,身体就像房子,房子坚固,才能挡风雨,不会漏精。    
另外,福德的积累是实实在在的,不然止心还是依不到实处,在做假。书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黄元吉云:“大道非无德、无缘、无根者可以受得”。太上曰:“欲成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如果止心于下丹田不得法,朋友们可以读读《感应篇》,朝夕自省,体察身心,行之有度,洁身自好,不期然而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