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推送过历代诗歌中“三仄尾”现象分布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点击查看报告详情),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三仄尾”在律诗中,尤其是唐宋五言律诗中出现频率很高,无须以之为病。那么与“三仄尾”相对应的“三平尾”情况如何呢?我们可以再次尝试用大数据统计方式,统计唐以来律诗,为了提升数据样本的可参考性,仍然选取诗集中律诗超过三十首的诗人作品。 其中五律样本90986首,而“三平尾”五律一共才166首,各朝代“三平尾”诗所占比例大致如下,可以看出,由唐及近代,比例皆不到0.5%,可以说“三平尾”是极少数了。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七律,选取的七律样本共136960首,而其中出现“三平尾”的诗仅有385首,从各朝代“三平尾”所占百分比来看,也基本不超过0.5%。 相对于“三仄尾”诗一度高达百分之十几的比例,“三平尾”的数量可以说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可见“三平尾”通常是需要避开的。 此外,通过写作“三仄尾”“三平尾”诗人的数量比对,我们也可以猜测一些古人对“三平尾”的态度,如以下二图分别是唐至近现代各朝写过“三仄尾”与“三平尾”的诗人数量在总样本数中的占比: 历代“三仄尾”作者百分比 历代“三平尾”作者百分比 从中可以看出,写过“三仄尾”五律的诗人非常多,有几个朝代的比例常常接近百分之百,“三仄尾”七律稍少一点,但也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写过“三平尾”的诗人数量就大大减少了,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皆不超过样本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几乎都在百分之二十下。所以,可以看出,从近体诗成熟的唐朝开始,“三平尾”便不太受诗人欢迎,在写诗的过程中,虽然可以放松对“三仄尾”的忌讳,但是“三平尾”还是少写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