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治呕方药统计

 陈鑫医师 2017-07-31

摘要: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呕吐的遣方用药特点,为学习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治疗呕吐的方剂,对“呕吐”关键词的出现频数,治呕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四气五味、脏腑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寒论》中含“呕吐”相关字词的条文达87条,治呕方剂共31首,药味精简,最多不超过10味,除去瓜蒂散及重复的药物后,一共运用了45种药物。结论:《伤寒论》治呕善用辛甘温热之品,从脾胃论治为主,八法之中尤重和法。

关键词:《伤寒论》;呕吐;方药;张仲景

董建华院士曾说:“一部《伤寒论》,虽为外感伤寒而设,但却奠定了脾胃病分型及辨证论治的大法[1]。”《伤寒论》对治疗呕吐论述颇富,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皆可见呕,更在《伤寒论》中创立了许多治疗呕吐卓有成效的方剂,在治法上辨证施用诸法,为后世医家治疗呕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对《伤寒论》[2]398条原文进行整理,得出治呕方剂31首: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十枣汤、甘草干姜汤、栀子生姜豉汤、调胃承气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葛根加半夏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旋覆代赭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小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理中丸(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加猪胆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瓜蒂散、猪苓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 《伤寒论》“呕吐”关键词统计分析

据统计,《伤寒论》全书398条原文中,涉及呕吐的条文达87条。对《伤寒论》398条原文进行有关呕吐关键词的统计,“吐”“呕”出现次数分别为42次和29次,位居前两位,同时《伤寒论》中对于“不呕”“不吐”这样的阴性症状论述也非常丰富。见表1。

2 《伤寒论》治呕方药统计分析

前文总结出《伤寒论》中可治疗呕吐的方剂共有31首。统计前处理:①由于瓜蒂散是以吐止吐,其治呕机理与其余方剂迥异,颇为特殊,故予以剔除,只统计剩下的30首方剂;②根据原文第158条方后林亿按及临床实际,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中当有人参;根据方义,真武汤去掉附子恐不合方义故予以保留;根据原文第103条、第317条、第386条方后注,大柴胡汤中有大黄,通脉四逆汤药物组成中加生姜,理中丸内以生姜代替白术。见表2。

表1 《伤寒论》“呕吐”关键词统计分析 次

表2 《伤寒论》治呕方剂及药物组成

2.1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味频数、频率分析 对上述30首治呕方剂进行分析,可见经方之药味精简,药味最多不超过10味。2味药的方剂有1首:甘草干姜汤,占3.33%;3味药的方剂有3首:调胃承气汤、四逆汤、栀子生姜豉汤,占10.00%;4味药的方剂有7首:麻黄汤、十枣汤、通脉四逆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理中丸、吴茱萸汤,占23.33%;5味药的方剂有5首:桂枝汤、猪苓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五苓散,占16.67%;6味药的方剂有1首: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占3.33%;7味药的方剂有6首: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黄连汤、竹叶石膏汤,占20.00%;8味药的方剂有5首:大柴胡汤、葛根加半夏汤、小青龙汤、柴胡加芒硝汤、生姜泻心汤,占16.67%;9味药的方剂有1首:柴胡桂枝汤,占3.33%;10味药的方剂有1首:乌梅丸,占3.33%。见表3。

表3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味频数、频率统计分析

2.2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物频数、频率分析 根据表3,将药味和频数的乘积相加得总药味为171味,除去重复的药物后,统计出30首治呕方剂一共运用了45种药物(表4),其中出现频数超过3的有12味,依次为甘草(20次)、大枣(14次)、人参(14次)、生姜(14次)、半夏(13次)、干姜(13次)、黄芩(9次)、桂枝(8次)、芍药(7次)、附子(6次)、黄连(6次)、柴胡(4次)、茯苓(3次)、麻黄(3次),这14味药的频率占整体的3/4以上,达到78.36%。

分析这前14味药物的功效及组方特点,可以发现仲景在《伤寒论》中治疗呕吐多用和法,如调和肝脾,寒热平调的半夏泻心汤(甘草、大枣、人参、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和解少阳,和胃降逆的小柴胡汤(甘草、大枣、人参、生姜、半夏、黄芩、柴胡);调和营卫,燮理阴阳的桂枝汤(甘草、大枣、生姜、桂枝、芍药);平调寒热,和胃降逆的黄连汤(甘草、大枣、人参、半夏、干姜、桂枝、黄连)。见表4。

表4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物频数、频率统计分析

2.3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物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根据表4将占比超过四分之三的前14味药物进行性味、归经分析。药物性味归经以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为准。其中,白芍的性味归经为“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赤芍的性味归经为“苦,微寒,归肝经”,二者存在重合关系。并且多数学者研究认为仲景在《伤寒论》中所使用的芍药为白芍,“芍药”的性味归经以“白芍”为准。见表5。

表5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物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2.4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物四气统计分析 根据药物四气的频数、频率分析,可知温性药物占比最高。如果将“寒凉温热”四气划分为温热与寒凉两大类,性属温热的“温”“微温”“热”“大热”之药更是占到了总频率的一半以上,达57.14%。可见仲景治疗呕吐,善用温热属性之药。同时,“温”与“微温”药物频数为6,“寒”与“微寒”药物频数为4,虽略有差别,但差异不大,亦可佐证前文所述仲景在《伤寒论》中治疗呕吐多用和法,寒热平调。见表6。

表6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物四气统计分析

2.5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物五味统计分析 比较仲景呕吐用药的五味属性,可知辛、甘味之药居于前列,频率超过四分之一,分别达33.33%和28.57%。辛甘化阳,再结合表6药物四气分析,可见仲景治疗呕吐使用辛甘温热之品居多。但同时应注意到四气中排位靠前的寒性药与五味中排第三的苦味药,苦寒清降,也是适用于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见表7。

2.6 《伤寒论》治呕方药 药物归经统计分析 除三焦经、心包经外,仲景使用较多的治呕药物在十二经中的十条中皆有分布,但比较其频数、频率可以看到,归于脾经的药物最多,是唯一频率达到20.00%的。结合脏腑表里统计,脾、胃系统频数为17,频率达34.00%;肺、大肠系统频数为12,频率达24.00%,这两个系统的药物占比超过一半。通过药物归经的统计分析,可以验证文章开头所述,呕吐与各个脏腑都有关联,但主要责之于脾胃,同时与肺气宣肃关系密切。究其原因,源于呕吐的直接原因在于胃气不和而上逆,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而肺主皮毛,外感之邪易先犯肺,肺气宣肃亦可对脾胃之气的升降造成影响。见表8。

表7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物五味统计分析

表8 《伤寒论》治呕方药药物归经统计分析

3 小结

经统计得出,《伤寒论》全书398条原文中涉及呕吐的条文达87条,辨证明确,法度严谨。对其中治呕方药的统计结果表明:仲景治呕多用辛甘温热之品,从脾胃论治为主,八法之中尤重和法。

究其原因,源于引起呕吐的关键在于胃气不和而上逆,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于中州,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呕吐的一个重要方法。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于呕吐的治疗,是继《黄帝内经》后的一次重大发展创新,丰富了后世对呕吐的认识,开拓了后世治呕的思路,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伟大财富,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学习。探讨《伤寒论》辨治呕吐的特色,发掘《伤寒论》治疗呕吐遣方用药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临床上对于呕吐的辨证施治,提高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呕吐的临床疗效,而且有助于进一步领会仲景学术思想、发展经方医学。

参考文献:

[1] 王长洪.董建华院士运用仲景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6):21.

[2] 张仲景.伤寒论[M].钱超尘,郝万山,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51.

(编辑:刘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