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即将消失的老手艺~一起来怀旧下吧!

 叶老师YP 2017-07-31

  曾经武汉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现在几乎都看不到了,武汉有很多的老手艺在逐渐消失,也许你觉得很平常的东西,却早已刻在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回忆板上。

  箍桶匠

  以前结婚用的子孙桶、提桶、脚盆啥的都是实木做的哦,所有少不了箍桶匠了,现在结婚没这些东西了,平时家用也很少用到了

  自动有了电子称,这门手艺就迅速没有了市场

  铁匠

  农民都上楼了,火钳、镰刀,锄头、钉耙、斧头都不用了,有也都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了,么有需要就么有市场啊!

  磨剪刀

  磨剪刀的也逐渐消失了,很少再能听见苍老的声音拉长了腔调喊:磨剪子嘞戗菜刀!

  编芦花靴筒

  冬天过冬绝对的好东西哦,透气保暖,不出脚汗,不生冻疮,就是穿了不适合出去到处走,会这门手艺的也越来越少了。

  修钢笔

  都是在学校门口修的,现在用水笔的多了,钢笔的少了,写字基本靠敲的了,用钢笔的都是签大合同的,坏的自然就不多了。

  补锅匠

  修修补补的年代过去了,自然也没生意了。

  小人书摊

  每个地方也就那么一两家,依稀记得几分钱一本小人书吧,大家都爱看的!不会有人问为什么不上网看或者去图书馆看!

  卖货郎

  就是挑着小商品走来走去,吆喝卖小玩意的,以前可是用牙膏皮、破套鞋都能换东西的哦~卖棒冰的勉强也算一个吧!

  炸米花

  大米、玉米、蚕豆、红薯干都能放个哦~很难再有那种走在路上突然被“嘭”的一声吓一大跳的经历了!

  修雨伞、补套鞋

  一般来说,修雨伞的一般也能修套鞋、修跑鞋,给皮鞋钉个鞋掌啥的。

  弹棉花

  以前的被子都是根据自己要求让棉花匠按重量定制的,棉被都是棉花匠通过棉花榔头敲击弦把棉花弹松,铺平、经线才能做成的,保证不含化纤,不含黑心棉。

  吹糖人

  每件产品都是工艺品啊,这手艺应该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来吧,市场还是有得,就是这手艺会的人越来越少了。

  汉绣

  汉绣作为特殊的民族文化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武汉,如今会汉绣的老师是屈指可数。

  如今,时代都在发展,很多高科技都已经取代了这些老手艺,它们随着岁月的远去,也许只有文字、图片和我们的记忆证明它们曾存在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