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帝心肠太软被夺妻杀子,江山拱手送人,却因一事让对手身败名裂

 思明居士 2017-08-01

有史以来,皇帝之位便是个肥差,为此历史上弑父篡位,兄弟残杀之史实不计其数。但有些人做这种事时极不谨慎,被人发现从而成为板上钉钉的现实,但有些人却做得极为隐避,从而让整件事都像云像雾又像风一样,难辨真假。宋太祖赵匡胤的“斧声烛影事件”便一直被人们所猜想、推测,甚至挖掘,可真相恰如后者,一直无法浮出水面。

此帝心肠太软被夺妻杀子,江山拱手送人,却因一事让对手身败名裂

宋太祖赵匡胤

记载这件事的史料不少,相对比较详细的是明朝人陈邦瞻所著的《宋史纪事本末》,这本书中如是说:“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继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而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如此看,整件事倒清清爽爽,明明白,就是哥哥留弟弟于宫中过夜,以斧击地并嘱托身后之事。

但如果事情真是如此,那为何史料中又出现不同的“斧声”之说呢?原来,司马光也曾在《湘山野录》中对此事进行过记载,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于晚间请弟弟赵光义喝酒,见殿前雪后,于是用玉斧刺雪。随后宋太祖当夜去世,传位于弟弟赵光义。

此帝心肠太软被夺妻杀子,江山拱手送人,却因一事让对手身败名裂

斧声烛影事件

这时我们恐怕要问了:“宋太祖已经五十岁,且体弱多病,为何要喝着酒刺雪?”这个问题问得好!自古以来,君子之争都非常含蓄,多为点到即止之说。当双方发生争执,恐怕有损双方颜面时,聪明者多会以彼代此地指陈事实,而非撕破脸皮,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指桑骂槐”。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赵太祖当时与弟弟之间有了什么嫌隙,从而借刺雪(或者击地)之名来提醒弟弟赵光义呢?个人认为这非常有可能,不然宋太祖也不会当晚毙命于万岁殿,且将王位不留给儿子而传于弟弟了。

此帝心肠太软被夺妻杀子,江山拱手送人,却因一事让对手身败名裂

宋太宗赵光义

另外,在这件事中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点,那就是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死亡之谜。赵德昭为宋太祖的嫡亲儿子,按传统的剧情,他一出生就意味着要继承大统的,但后来为帝为王的却是自己的叔叔,而他则因受赵光义谴责而自杀。赵德芳为当时皇后属意的皇位继承者,可于哥哥死后不久,竟也莫名“病逝”。

由此可见,《宋史纪事本末》中“宋皇后见晋王愕然,遽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即皇帝位”一段说法就颇有深意了。一国之母拱手将江山送人,并拜于夺江山之人跟前,弃自己与儿子的既得利益于不顾,这种做法是不是有些太圣母?

此帝心肠太软被夺妻杀子,江山拱手送人,却因一事让对手身败名裂

宋皇后剧照

不仅如此,《烬余录》中也有对此事的记载,其中认为赵光义贪慕花蕊夫人的美色而见罪于哥哥宋太祖,从而不得已戕兄夺位。

综合以上种种,斧声烛影之争似乎也就不那么矇眬了。所谓像云像雾又风的事情,很可能是在事情浮出水面之后,各路目的不同的“水军”所散发的烟雾弹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