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生完孩子就被迫离婚,一路蜕变成为上海女银行家,前夫都跟她借钱!

 昵称36322368 2017-08-02


提到她,绝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

是她和徐志摩的恩怨纠葛,

徐志摩的前妻,

这是她最出名的身份,

以致于大家都自动忽略了

她的另一个身份:

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企业家。

她叫张幼仪

是唯一一个为徐志摩

留下子嗣的女子。


张幼仪


苦过来的人


1900年,张幼仪生于江苏宝山的一个诗书世家,七岁时遭遇变故,家里的经济状况一度急转直下。


张幼仪说,她母亲有八个儿子四个女儿,但母亲从来只告诉人家,她有八个孩子,因为只有儿子才算数,“女人就是不值钱”。她与父亲则更为隔膜:“除非爸爸要求,我从不在他面前出现······除非他先开口对我说话,否则我不会在他面前启齿。


有一群男孩的学业足够父母操心,作为女孩的她,在最需要接受教育的年龄,自然地被忽视了,只跟着私塾先生读了点《小学》《孝经》之类,粗通文墨。1912年,渴望去新式学堂念书的张幼仪,看到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收费低廉到让她父亲不好意思拒绝!她又煞费苦心地邀请并不爱学习的大姐与她一同前往,才为自己争取到进入那个教学水准极低的学校。三年后,她因结婚而退学。


替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张嘉璈,在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在巡视学校时他发现杭州一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这就是徐志摩。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


那年,张幼仪十五岁,徐志摩十八岁。他俩婚前只看过对方的照片,两人原本就陌生,而她的容貌气质又极不合他的心意。后来,据徐家佣人转述,徐志摩当初第一眼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只撇嘴嫌弃道:“乡下土包子。”任何女人听了丈夫的恶评,心里都会梗着一个比“土包子”硬得多的包块吧。


张幼仪与徐志摩


徐志摩从小就被称为“神通”,他一路升学、留学,在北平、美国、英国沐浴新风、新知。在别人眼中,徐志摩是温柔宽厚、浪漫多情才气过人、前途无量的谦谦君子;可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眼中的好人,却做出许多令人大跌眼镜的事。


在徐志摩眼里,思想守旧、性情拘谨又没什么学识的张幼仪,跟小脚女人并无二致。而小脚与西装,显然是不搭调的,意气风发、自由随性的徐志摩无论如何接受不了。


徐志摩对张幼仪毫无感情,除了遵从父母极其渴望抱孙子的愿望,与张幼仪履行婚姻义务之外,其他时候,他对她非常厌恶,他甚至希望她不存在。因为,沉默温良、礼数周到、打理家财、侍奉公婆的张幼仪,在他眼中不过是封建礼教的傀儡,是个没有个性、无趣的女人,上不了台面,还束缚了他的自由。


对于自己的无趣,张幼仪不是没有感觉。多少年后,她回忆道:“我没法回避我自己的感觉。我晓得,我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人。


是的,她是苦过来的人,她明白自己不受重视的处境,她从来也没有说不的权利。要知道,要抓住徐志摩这只“原始股”,并不是非她不可,家里还有别的姐妹呢。可是算命的说她大姐在25岁之前不宜结婚,她母亲就真的不让大姐结婚,算命的说她和徐志摩八字不合,她母亲却宁可改她的八字也要把这桩婚事促成


这样的处境,叫她如何自信、明朗、活泼、有趣?



挣脱小脚的西装


1918年,张幼仪生长子徐积锴(阿欢),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留洋期间,徐志摩遇上了让他怦然心动的才女林徽因,他觉得这才是他想要携手一生的女子,于是不顾自己有妇之夫的身份,疯狂追求林徽因


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极不情愿地将张幼仪接到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她说:“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残酷。因为有林徽因这块珠玉作比较,徐志摩对张幼仪更是鄙夷:“你真是个土包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面对这样的中伤,再宽厚的人心也会痛吧!


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一心只想和林徽因在一起【但最终襄王有梦,神女无心】,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赶快打掉。”


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后来的挚爱陆小曼,就因为流产落下一身病根。】


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林徽因


徐志摩要马上离婚,但张幼仪不答应,于是徐志摩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去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了孩子。


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对她不闻不问,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跑到柏林,要她签下离婚协议


其实,她可以不签字的,她也可以在签字之后,仗着徐父徐母对她的支持、疼爱反悔的,但她没有。她签了。据说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张幼仪说。


是啊,一个女人自己带着孩子,在那个年代,要怎么活下去?她要怎么样面对别人的奚落?她是有多糟糕才会被如此对待?张幼仪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由此可见她的悲哀、绝望。


要是换成别的女子经历这些事,恐怕她们已经自暴自弃,自寻短见了。可是她是张幼仪,尽职尽责,执拗异常。饱受徐志摩带来的伤害时,她沉默不语,仍旧执拗地做好自己身为徐志摩之妻、身为公婆的儿媳、身为徐家少奶奶的本分,如今虽然没有了婚姻,但她还是两个嗷嗷待哺的至亲骨肉的母亲,怎么能因为自己的不幸,对他们撒手不管?毕竟是自己将他们带到世上的啊!恩怨总该分明的。



坚强的小脚


离婚后,张幼仪收起失意,投靠了哥哥张君劢,雇了保姆,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然而1925年,她3岁的幼子彼得(徐德生)死于腹膜炎!这无疑又是一个痛击,但她依旧选择坚强。


在德国,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她在德国找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


后来,她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是啊,能失去的、不能失去的都失去了,一切都已经跌到谷底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连徐志摩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都说“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C指代张幼仪)


张幼仪抱着长子


1926年夏,张幼仪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经时,四哥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而疼爱她的前公公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号的房子(华山路范园)送给她,以保她在上海衣食无忧。【后来,徐申如认张幼仪为干女儿。】


回到上海的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又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凭着才干,她让女子商业银行扭亏为盈。


与此同时,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与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而且在世道颠簸的时候,她投资股票和染料、棉花、黄金等,赚了大钱


可以说,张幼仪的蜕变得益于那段失败的婚姻。没有经过苦痛和绝望,哪有绝处逢生的绚烂?正如她自己说的:“我应该感谢徐志摩,如果没有他的绝情,也不会有后来我的改变。”



小脚的气度


按照常理,事情走到这一步,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后半生,是不会有什么交集的了,但生活永远比戏剧更戏剧!


张幼仪管理的云裳服装公司,有徐志摩的投资。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徐、张两人还相处得不错,甚至成为了朋友。于朋友,徐志摩向来是热情、友善、活泼的:他回到上海时,经常到“云裳制衣”去看她,或去定制衣裤,还介绍自己的朋友到那里去裁衣、制衣。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因为陆小曼庞大的开销,两个生活拮据,徐志摩经常向朋友借钱,也找过张幼仪借钱。张幼仪掏钱时总会说:“这是你爹的钱。”


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后,她仍继续善待前公婆。徐母过世后,她还回到徐志摩的硖石老家,妥帖、圆满地料理了婆婆的丧事。


徐志摩去世后,徐父暮年的十三年都由张幼仪照顾。


1944年徐父去世后,尽管陆小曼早已跟翁瑞午同居有了依靠,但据张幼仪说,她仍会每月继续存三百元到陆小曼的户头。直到四五年后,翁瑞午来跟她说,他的财力足以供养自己和陆小曼,她才不再继续寄钱。


······



张幼仪和她的4个孙辈


所有的这一切付出,在很多人看来,是因着张幼仪对徐志摩未了的情才会爱屋及乌。张幼仪晚年时,也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说自己也很迷惑:


“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其实在张幼仪眼中,她是伴随传统价值观长大的,无论环境或她自己变得比从前多么西化,还是要守礼。儿子的爷爷、奶奶和继母,她有责任帮着照应,仅此而已。


小脚的止步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独居了很多年,直到一个叫苏纪之的医生走进了她的生活。苏医生曾留学日本,在上海行医,也是离异有子女。1953年,两人在香港结婚。婚前,张幼仪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大儿子徐积锴)的意见:“尔在美国,我在香港,相隔万里,晨昏谁奉,母拟出嫁,儿意云何。”


儿子如此回信:“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瞻。诸孙长成,全出母训。······去日苦多,来日苦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张幼仪与徐积锴


1972年,与张幼仪共同生活了18年的苏医生因肠癌去世。安葬完丈夫后,张幼仪搬到美国纽约住在儿子家附近,过着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


1988年,张幼仪以88岁的高龄去世,安葬在纽约市郊风景优美的Fernoeiff墓园里,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四字。


对于张幼仪的一生,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的评价最为中肯:“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令人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