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尔摩斯之投桃抱“脊”—— 驱逐颈部疼痛

 诺亚第运动康复 2020-10-13

阅读使人进步,斑马都能上树,看多了力学模型案例的同学,会或多或少总结出一些规律。有的同学就跟我说了,“裴老师最喜欢举手和抬腿”。也有很多同学纷纷给我发来自己模仿设计模型做的案例,效果都很不错。对于大家的总结和实践,我觉得非常欣慰,觉得诺亚第人并不孤单,鉴于大家对于新知识的热忱,所以是时候加点猛料啦!

关于颈部疼痛与功能障碍的问题,我们肩颈评估与运动康复课程里面有非常详实的描述和教学。好多人会问到力学模型与我们评估课程的区别,其实前者的提出与原有理论体系并不冲突,更像是一种补充,属于锦上添花。那我今天为了一饱大家眼福,决定带来一个全新的力学模型——还是以具体案例的形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生物力学的魅力。

前一阵子,有个我们的学员给我发来讯息求助

在经过详细的交流判断后,我怀疑是患者的颈胸交界处旋转式错位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与疼痛,遂设计了一个检查动作来评估。


通过评估,很清晰地看到,当左手搭肩头颈右侧屈时疼痛消失,当右手搭肩头颈右侧屈时疼痛无变化。遂判断患者下颈段左回旋错位,于是乎,再次进入一招制敌的时刻——左侧小菱形肌弧面拉长位激活训练,最后结果依然是四个字——疼痛全无!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给大家传达什么样的知识点呢?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都有其复杂的力学传递机制,力量更好的传递才能保证力学模型的顺畅运行。人体更是一个整体,很多相关部位/肌肉/关节的功能异常有其必然的联系。

今天重点分析三点:

第一,颈椎侧屈的精细骨关节运动节律;

第二,左侧“前中斜角肌部位”疼痛之生物力学机制;

第三,左手环抱的生物力学机制。

第一,颈椎侧屈的精细骨关节运动节律。头颈右侧屈时,动作发生平面为冠状面,总体的角度是40—50度。其中较为精细的运动节律为,寰枕关节的侧屈+二到七颈椎的侧屈,其中寰枕关节的侧屈是枕骨在寰椎上的向右滚动向左滑动,二到七颈椎的右侧屈是,上位椎体的左侧下关节突在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上做向上向右滑动,上位椎体的右侧下关节突在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上做向下向左滑动,左侧关节突关节打开,右侧关节突关节闭合。

第二,左侧“前中斜角肌部位”疼痛之生物力学机制。由评估推断患者为六七颈椎左回旋,有可能存在六七左侧关节突关节的卡压,从而在做右侧屈时左侧小面关节不能很好的滑动,易出现该部位的疼痛。为了避免增加关节磨损,左侧前中斜角肌保护性挛缩,这也就是松解完效果不好的原因。如此把关节上的压力转移到肌肉软组织上,这何尝不是人体聪明的地方。所谓保护性紧张,简单讲评估完发现紧张,但是处理完后,很容易反跳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有理由去怀疑这个紧张有可能是即发的,甚至是“假”的。

第三,左手环抱的生物力学机制。左手环抱时,左侧肩胛骨处于上回旋+前引的姿势,小菱形肌被动拉长,借由力学平面效应,小菱形肌作用在棘突上的力量会使六七颈椎发生一定的右侧回旋,从而给左侧关节突关节减压,所以在动态需要释放弹性势能的过程中,使左侧前中斜角肌保护性挛缩的机制解除。

以上就是对该案例设计动作的粗略讲解!各位看官,还能愉快的相信之前学的功能解剖不?是不是瞬间兴奋的觉得原来解剖可以这样玩!由于微信限制,需要【小菱形肌功能位激活训练】视频的童鞋请私信联系我!

如有疑问可以加裴老师微信或报名裴老师课程。更多人体生物力学分析,尽在8.18—20泉城济南腰骶评估医师班!想要了解更多功能解剖知识,欢迎北上兰州,四天狂欢!想要全面深造拉伸疗法,欢迎登高山城,隔江对练!

我经常跟各位老师说,医生要学会精细训练,教练要掌握基本病理。这样的话,我们便会在案例分析/运动评估/运动处方开设及诊疗规划时游刃有余。鉴于大量同学的强烈建议,裴老师再次决定建立【运动评估的医师2群】,定期在里面发送一些医院的病人案例,与全国从事颈肩腰腿痛的广大医生讨论分享。欢迎各位喜欢裴老师文章和生物力学分析的老师加裴老师个人微信报备。转发文章的朋友可被邀请进群。

面对颈肩腰腿痛人群的爆发,新的“医健结合”的诊疗模式正在形成,只有医生与教练合力奋进,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运动康复的明天。

愿各位同仁在运动康复的大路上阔步向前,个个成为福尔摩斯!

寻根溯源,挖掘问题本质,争取做教练中最专业的医生

薄弱肌肉募集,生物力学分析,争取做医生里面最专业的教练

近期课程

8.18-20 济南腰骶评估医师班

8.30-9.2兰州功能解剖豪华班

9.14-17 重庆拉伸疗法研修班

9.21-24 北京肩颈功能评估与运动康复

报名详情请咨询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


裴海涛
诺亚第运动康复导师
研究方向:生物力学、体态调整、运动康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