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临床中处理肩关节受限(疼痛)的思路。

 天空9089 2017-08-04

         临床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肩关节疼痛或受限的病理。如何处理这种病理和处理无效时,你会怎么考虑?又是考验一个临床思维的时刻了,以下是个人对肩关节疼痛和受限做的一个大概的总结,希望对你以后的临床肩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的问题在处理中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肩关节的解剖:

          盂肱关节周围肌群:

1、上举(外展和前屈)。主动肌:三角肌、冈上肌;拮抗肌:肩胛提肌。

        治疗点:肱骨大结节、肩胛骨内上角。

2、搭肩(前屈和内收)。主动肌:喙肱肌、肱二头肌;拮抗肌:冈下肌、小圆       肌。      

         治疗点:喙突、肱骨大结节(结节间沟)。

3、摸背(后伸和内旋)。主动肌:肱三头肌、大圆肌;拮抗肌:肱二头肌、喙        肱肌。

         治疗点:盂下结节、肱骨小结节、喙突。


   整理出的肩胛骨几个治疗点:

   

大结节点: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小结节点:肩胛下肌、大圆肌。

盂下结节点:肱三头肌(长头)。

喙    突    点: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胸小肌。

关节:肩锁关节、盂肱关节、肩胛胸背关节(假关节)。


肩袖肌群斜同交互理论是用于稳定肩胛骨。

        肩关节外展时,水平走向的冈上肌收缩会产生 一股直接压迫盂窝的力量,这个压迫的力量可以让肱骨头往上转动时稳定在盂窝内;此外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会协同收缩,在肱骨的近端产生一股向下的拉力来抵消三角肌将肱骨向上拉的力量,使肱骨头向上转动的时候同时向下滑动。如果某些人三角肌比较发达或者冈下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比较弱,这时当肩关节外展时,受先启动的是三角肌,肱骨上抬,在上抬的同时没有一个向下滑动的力从而出现肩峰下撞击 (肩峰撞击综合征)。


两种情况:

1、锻炼过度的人、三角肌过强。

2、不怎么锻炼的人,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过弱。

在肩关节外展的过程中冈下肌和小圆肌外旋肱骨至最恰当的位置避免肱骨大结节与肩峰相撞击。

协同肌群相互交叉理论处理思路。

松解肩袖肌群内旋肌、大圆肌、胸大肌、背阔肌等内旋肌群和三角肌。

强化肩袖肌群外展、外旋肌。

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


肩胛骨的运动


连接肩胛骨的肌肉:

颈前肌:肩胛舌骨肌

胸肌:胸小肌、前锯肌

臂肌:肱二头肌、喙肱肌、肱三头肌

背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上肢带肌:三角肌、大圆肌、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袖肌群)


肩胛胸壁关节的稳定性是肩关节灵活运动的根基(稳定决定于灵活、灵活体现于稳定)。其灵活性又是肩关节灵活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0度肩关节、60度肩胛胸壁关节)。临床上治疗肩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评估肩胛胸壁关节、肩胛骨上的肌肉的功能状况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控制肩胛骨的肌肉

上提肩胛骨: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

下降肩胛骨:下斜方肌,背阔肌,胸小肌,锁骨下肌

后缩肩胛骨:菱形肌,中下斜方肌

前拉肩胛骨:前锯肌、胸小肌

外旋肩胛骨: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锯肌

内旋肩胛骨:肩胛提肌,菱形肌,背阔肌,胸小肌

       如下图:



X型交叉维持肩胛胸壁关节的稳定性。


菱形肌和与前锯肌所形成的力线和下斜方肌和胸小肌所形成的力线呈“X”形交叉,对于维持肩关节起重要的作用。

前锯肌使肩胛骨向下向外前缩,菱形肌使肩胛骨向上向内后缩。长期缩短的前锯肌会向前下侧拉拽肩胛骨,导致菱形肌被拉长损伤,多出现于驼背患者中;菱形肌缩短则导致前锯肌被拉长而出现肩胛骨靠近棘突,多出现于平背患者中。

下斜方肌使肩胛骨向下向内拉动,胸小肌则使肩胛骨于喙突上向下向内拉动,因此使肩胛骨向上向外移动。这种拮抗关系使得胸小肌长期缩短下斜方肌长期被拉长,造成肩胛骨在胸壁上向前倾斜。


方向盘理论增加肩胛胸壁关节的灵活性

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和前锯肌共同作用使得肩胛骨外旋;肩胛提肌,菱形肌,背阔肌和胸小肌共同作用使得肩胛骨内旋。

当外旋肩胛骨的肌肉无力,或内旋肩胛骨的肌肉缩短或过紧,或两者同时发生,均会导致肩胛胸壁关节运动的灵活性不足,肩肱节律紊乱,最终影响肩关节活动的充分性。



                     肩肱节律

肩肱节律是指肩关节正常外展或屈曲时,盂肱关节及肩胛胸壁关节会出现自然的2:1比率,此比率意味着每2度的盂肱关节外展同时会伴随着约1度的肩胛骨外旋。正常完整的肩关节180度外展,约有120度来自于盂肱关节的外展,另外的60度则来自于肩胛骨(肩胛胸壁关节)的外旋。

肩肱节律理论指导下的处理思路

改善肩胛胸壁关节灵活性并增强肩胛胸壁关节稳定性:

先松解肩胛提肌、背阔肌和胸小肌等内旋肌肉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然后松解拉长前锯肌,并指导患者强化锻炼前锯肌和下斜方肌等外旋肌肉以维持疗效的长久稳定。

稳定性是基础,只有稳定的肩胛胸壁关节才能为盂肱关节运动提供厚实的根基,灵活性是关键,只有正常的肩肱节律才能完成正常的肩关节活动,具备了更好的稳定性才能发挥充分的灵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