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论》用“补中益气汤”(一):脾胃气虚症候群,脾胃是仓廪之本,又是气机升降之枢

 水木年华138 2017-08-04


曹家豪,南彦武,张卫华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他从损伤脾胃之气加以论述内伤病的病因病机,形成了脾胃学派。补中益气汤是李氏诸方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剂,东垣在《脾胃论》中创制 59 首方剂,其中共用药 109 种,其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人参、陈皮、升麻、当归、白术、黄芪、柴胡、甘草等,这些正是补中益气汤的典型组成,其比较全面的反应了李氏“益气升阳、兼泄阴火”的思想。而其治疗病证可大体分为:脾胃气虚证候和火热亢盛证候;补中益气汤之化裁方就有多个,皆是从其脾胃内伤理论出发来组方的;其用药特色主要体现在:甘温除热、升阳除湿、升阳散火等方面。以下将详加论述。

病 证

脾胃内伤病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这一特点是由于东垣的阴火概念宽泛,加之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影响造成的,其表现或为全身症状,或为局部症状,或为形似外感热病表现,但均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和火热亢盛两大症候群,并与外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东垣在其撰写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从辨阴证阳证、辨脉、辨寒热、辨手心手背、辨口鼻、辨气少气盛、辨头疼、辨筋骨四肢、辨渴与不渴、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等方面与之进行鉴别,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脾胃气虚症候群

《脾胃论》用“补中益气汤”(一):脾胃气虚症候群,脾胃是仓廪之本,又是气机升降之枢

中医:脾胃论

脾胃气虚症候群是脾胃系统疾病的一大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气短声低、头痛目眩、精神少、纳差乏味等。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外感六淫。脾气运代脏气,这一点正是脾胃为枢的时空体现,即人体五脏与时空是协同演化的,在空间上表现四周脏气的运转,在时间上表现为四时脏气的更代。这一点正如《内经》所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又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十之法成”。皆提出人与自然密切相关,这种关系与脾胃运代脏气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而六淫概念是自然界六种正常气候太过所导致的致病因素,因此人体在感受外感六淫之邪之后,亦会对其脾胃的运代脏气的功能产生影响。内伤七情是导致脾胃气虚的另一因素,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仓廪之本,又是气机升降之枢,二者相互关联,七情致病,影响气机,而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失常亦会导致七情的异常,因此,在临床上应考虑到七情对脾胃的作用而进行方药及生活规律方面的调整。以上两方面皆是导致脾胃气虚的重要因素。

明代医家李中梓提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一弱则气血生化乏源,其荣养四肢百骸、充养精神魂魄的功能就显得不足。故会出现临床以上症状。

下期:《脾胃论》用“补中益气汤”(二): 火热亢盛症候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