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论著】欧阳群“脑病十方”介绍(上)

 中医骨病疗法 2017-08-05



 

一、背景来源与立方依据

1. 背景与来源

笔者(指欧阳群教授,下同)2010年正式受聘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针灸康复工作。上岗初期面临不少压力,毕竟工作环境不同以往,一切需要重新适应;且年岁已高,难以承受高负荷的工作量。好在医院及科室领导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既提供笔者夫人以岗位便于随身照顾,又配备了富有活力的年轻医生充当助手,让笔者得以从繁琐的机械操作中解放出来。然而,真正让人倍感压力的是,脑科医院的病种有别,以前的经验不能照搬照抄,现代康复医学知识又相对欠缺;如何将有限的个人经验与专科病种相结合,尽可能灵活运用到临床中来,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此,笔者一方面努力学习相关学科理论,弥补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另一方面积极转变思维模式,在传统针灸基础上增加神经解剖、电生理及现代康复医学为指导,尝试各种不同的取穴及疗法,最大限度提高临床疗效。三年多来,笔者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不断尝试和改进方法,最终总结了10个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针灸方案,称之为“脑病十方”。所涉病种多属于疑难病症,虽方有操作简繁之别,但大部分收效良好,仍不失为针灸疗法的一种有益尝试。

2. 立方依据

“脑病十方”不拘泥于传统针灸理论,也并非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确立,而是借鉴了临床解剖学、现代康复医学相关知识,以神经电生理、神经反射学等理论为指导;选择以传统经穴为主,配合头针、耳穴、足部反射区以及个人经验穴等组合成方;再采用针刺、按摩及脉冲电等多种刺激手段于一身,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信号传递,产生协同的综合效应,以提高机体应激水平,调整组织器官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脑病十方及其临床应用

1. 益智方

【取穴】 神庭、头临泣(双)、头维外1寸、承光上1寸(双)

【主治】 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小儿多动,精神发育迟滞等。

【操作】 采用321寸毫针由前向后平刺,进针0.5~1寸,以得气为度;取电针机将一对输出线分别连左右头临泣的针柄,采用连续波,中等频率,调至患者能接受的电流强度,留针3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可连续3~5个疗程。

【典型病例】 孙某,男,8岁;因“自幼智能发育落后同龄人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入院。其母代诉:患儿3岁开始学走路,最初走路不稳易摔倒,5岁后能跑、跳;其言语表达能力、理解力、记忆力、计算力、行为能力等较正常同年龄儿童滞后。吐词欠清晰,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意思,记忆力差,对学过的知识很快忘记;平素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曾于20129月在惠州某医院就诊,头颅CT平扫示未见异常,诊断为“智力低下”,服用赖氨酸冲剂等药物,病情未见好转。遂于2012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1、精神发育迟滞;2、多动症。给予针灸治疗,取神庭、头临泣(双)、头维外1寸、承光上1寸(双),采用上述方法操作,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续一个月后注意力较前集中,多动症状明显改善2个疗程后言语表达较前清楚,能进行50以内的加减计算。家属甚是感激,后返家上学,并约定来年继续下一疗程治疗。

【按语】 脑为元神之府,具有支配精神意识,进行思维活动的功能。西医谓之大脑“额叶”正是人之认知、情感等思维活动所发之处。故取前额部神庭、头临泣(双)、头维外1寸、承光上1寸等穴,以喻醒脑开窍、益智填髓之义。笔者实践体会,此方对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小儿精神发育迟缓及多动等症,收效良好,初略估计有30%的显效率,个别病例可达近愈。

2. 偏瘫方

【取穴】 1)上肢瘫——对侧头针上肢运动区、平衡区、同侧C6夹脊穴、肩髃、曲池、合谷透后溪;下肢瘫——对侧头针下肢运动区、风池、T1夹脊穴、L4夹脊穴、环跳、髀关、足三里、悬钟、涌泉、足底大脑反射区。

【主治】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或小儿脑瘫所致偏身肢体瘫痪。

【操作】 1)上肢——对侧头针上肢运动区、平衡区用312寸毫针从上往下平刺1~1.5寸,C6夹脊穴直刺1.2寸,肩髃、曲池常规针刺,以得气为度,合谷沿后溪方向透刺1.5寸。针毕取一根1m长的细电线,根据需要每隔一定距离剥皮1cm,将裸露的铜线部位串联在同侧C6夹脊穴、肩髃、曲池针柄上;然后取电针机,将一对输出线的一支连接C6夹脊穴,另一支连接合谷,另外再取一对输出线分别连接对侧头针上肢运动区和平衡区的针柄上。(2)下肢——对侧头针下肢运动区从上往下平刺1~1.5寸,风池朝下颌方向针刺1~1.2寸,T1L4夹脊穴分别用263寸毫针向下平行于脊柱斜刺2~2.5寸;环跳用3寸毫针略向内斜刺进针2.5寸,行提插手法,以引起下肢抽动为度;髀关、足三里、悬钟、涌泉常规针刺,以得气为度;足底大脑反射区用1寸毫针直刺0.3~0.5寸。针毕取足够长的每隔一定距离有裸露铜丝的细电线,分别将同侧T1夹脊穴、L4夹脊穴、环跳、髀关串联起来;取另一根同样的电线将同侧足三里、悬钟、涌泉、足底大脑反射区的针柄串联好;再取电针机上的2对输出线,分别连接对侧头针下肢运动区和风池、同侧T1夹脊穴和足底大脑反射区。确定连接无误后通电,用断续波,强度以引起肢体跳动、患者能忍为度,留针3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

【典型病例】 朱某,女,17岁,学生,因“车祸导致左侧肢体偏瘫20天”入院。患者201119出门不慎被汽车撞倒,头部受伤,当场昏迷,被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具体不详),20天后逐渐清醒,但遗留左侧肢体无力。患者及其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查体:时空定向力差,对答切题,左侧肌张力减弱,上肢肌力1级,下肢2级,右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霍夫曼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腱反射减弱;行CTMRI检查示脑挫裂伤、左侧额颞部硬模下积液,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双侧额颞叶挫伤,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邀笔者行针灸康复治疗。选偏瘫方,上肢取对侧头针上肢运动区、平衡区、同侧C6夹脊穴、肩髃、曲池、合谷透后溪;下肢取对侧头针下肢运动区、风池、T1夹脊穴、L4夹脊穴、环跳、髀关、足三里、涌泉、足底大脑反射区等。如上法操作,给予电针治疗,日一次,每逢周末休息,20次为一疗程。治疗5次之后,患者左侧肌张力有所增加,上肢肌力恢复至2级,下肢提高到3级;10次后患者手指能抓握,下肢能站立;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患者已下地行走,在他人的撑扶下步行10m;继续治疗1个月,患者步行基本可自理,左侧上肢能抬高平肩,但肘关节屈曲,手指灵活性欠佳,出院后嘱自行加强锻炼。

【按语】 肢体偏瘫大多由一侧相应脑组织损伤引起,故取对侧上下肢运动区、平衡区与同侧肩髃、曲池、合谷透后溪、环跳、髀关、足三里、悬钟、涌泉等经穴,以激发神经冲动的传导,促进相应脑区功能的重建,实现肢体运动的康复。方中风池、C6夹脊穴、T1夹脊穴、L4夹脊穴、环跳、髀关主要用于加强躯干肌肉的力量,以保证运动的平衡与协调性。治疗采用脉冲电,在于放大针刺的刺激效应,提高临床疗效。笔者采用本方重点观察了十余例偏瘫病人,与普通针刺取穴相比,它见效较快,疗效更为确切。此外,本方对后遗症期的偏瘫也有一定疗效,曾有位年龄45岁的患者偏瘫在床已一年,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接受本法治疗10次后竟然能够站立,一个疗程后能迈步十余米,但后面因故没有坚持治疗而失访。

3. 震颤麻痹方

【取穴】 头针上肢运动区、平衡区、C5夹脊穴、肩髃、曲池、合谷透后溪。

【主治】 帕金森或其他原因所致静止性震颤

【操作】 采用312寸毫针,分别在对侧上肢运动区、对侧平衡区平刺进针1.5寸;同侧C5夹脊穴直刺进针深达椎板骨膜,然后用中等指力持针顺时针捻转,使针感尽可能传导至肩部;肩髃用3寸直刺,合谷透后溪也用3寸透刺。针毕取1m长的细电线一根,根据需要每隔一定距离剥皮1cm,将裸露的铜线部位分别串联同侧C5夹脊穴、肩髃、曲池穴位针柄;再取电针机将一对输出线的一支连接对侧上肢运动区,另一支连接对侧平衡区;第二对输出线一支接同侧C5夹脊穴,另一支接合谷针柄。确定连接无误后,通电用连续波,强度以引起肢体跳动、患者能忍为度,留针3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

典型病例】 莫某,男,34岁,2010年6月曾因“头部外伤昏迷15天”入住我院,颅脑CT提示:右额颞枕叶脑挫裂伤、左额叶脑挫裂伤、左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诊断为: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右额颞枕叶及左额叶脑挫裂伤术后,左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术后,右额颞顶部颅骨缺损)。入院3个月来,先后给予右额颞顶部颅骨修补术、脱水、降压、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清醒,肢体功能也得到有效康复,在他人撑扶下可行走数米。惟遗留双上肢不自主抖动,灵活性欠佳,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患者及其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处就诊。给予针刺治疗,采用震颤麻痹方,如上法操作并通以脉冲电。首次治疗完毕,患者双上震颤程度减轻,频率减少;连续10次治疗后,震颤基本停止,双手能完成精细动作,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语】 笔者曾用本方治疗10例帕金森病人,大多1~2个疗程见效,最终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3例。其中一例先前用常规肩髃、曲池、合谷等穴,治疗一个多月毫无进展,改用本法治疗第一次即见效果,不过7次就获得痊愈,随访半年疗效巩固。

4. 颈腰痿软方

【取穴】 风池、C6夹脊穴、T1夹脊穴、L4夹脊穴、环跳、髀关。

【主治】 脑瘫或中风偏瘫所致躯干肌无力,表现为颈腰部肌肉松弛无力,不能抬头、坐立等。

【操作】 风池取312寸毫针沿鼻尖方向进针1.5寸;C6夹脊穴用1.5寸针直刺1.2寸,得气后将针柄折成90°,使病人能安然平躺;T1L4夹脊穴分别用263寸毫针向下平行于脊柱斜刺2~2.5寸;环跳用3寸毫针略向内斜刺进针2.5寸,行提插手法,以引起下肢抽动为度;髀关常规针刺,以得气为度。针毕取2根足够长的细电线,根据需要每隔一定距离剥皮1cm,将裸露的铜线部位分别串联同侧风池、C6夹脊穴、T1夹脊穴、L4夹脊穴及环跳的针柄,每侧各用1根电线串联;再取电针机将一对输出线的一支连接风池,另一支连接同侧髀关,对侧同样连接一对输出线。确定连接无误后通电,用断续波,强度以引起肢体跳动、患者能忍为度,留针3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

【典型病例】 彭某,男,24个月,其母代诉。患儿因胎位不正剖宫生产,未见明显窒息、新生儿黄疸,1岁后逐渐出现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比同龄人慢,不会说话、走路,对外界反应迟钝。曾在当地儿童医院住院2个月,给予相关药物及康复治疗后,智力有所好转,但仍不会坐立,行走困难,遂于201211月转入我院。查头颅MRI双侧额、顶、颞叶发育不良,胼胝体扁薄,诊断为“脑性瘫痪(迟缓型)”。给予针灸康复治疗,考虑患儿颈腰痿软无力,无法长时间抬头、坐立,遂着重取风池、C6夹脊穴、T1夹脊穴、L4夹脊穴、环跳、髀关等穴以加强颈腰部力量;用1寸或1.5寸毫针操作,如上法连接电针,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患儿抬头力量明显增强,坐位较前稳定,双手主动抓握,能自行翻身坐起;继续治疗1个疗程,患儿开始蹒跚学步,在人撑扶下能行走数米,后出院返家。

【按语】 迟缓型脑瘫患儿大多抬头困难,腰部无力坐起,运用本方可针对性地增加躯干肌肉的力量;某些偏瘫病人若出现躯干肌无力,也可以运用。曾有一位12岁男孩长期坐起困难,针后第二天竟能坐位并站立起来,疗效奇佳。



(选自《欧阳群针灸临证精要》,部分内容有删改)




欧阳群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教授)


欧阳群,主任医师、教授,1932年生,毕业于第九军医学校。师从著名针灸学家贺惠吾先生。曾任第一军医大学针灸教研室主任、附属南方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针灸研究组顾问、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全澳针灸学会学术顾问、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等职。现为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特聘教授、名老专家。从事针灸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60余年,在针灸临床和针刺手法方面颇有造诣。发表国内外论文30余篇,主编《欧阳群针灸临证精要》一书。曾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记个人三等功2次。19901991年间,应邀赴古巴开展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因成绩突出,被授予“战斗友谊勋章”和“金色荣誉奖章”各1枚。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