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养生时——健康小知识(六淫之暑邪)

 水木年华138 2017-08-06

以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为依据,以身体健康、养生为目的,传播健康知识。大家的分享、转发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如喜欢请关注,将有体系的持续更新相关内容。

何为暑邪

暑气为夏季主气,为炎热之气所化,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具有炎热、升散特性的邪气称为暑邪。暑邪只有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的这个季节才会有暑热之邪。暑邪,只有外邪,没有内暑之说。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气温过高、闷热引起的热病,暑月受热,属阳暑;过食生冷、贪凉露宿、冷浴过久引起的热病,暑月受寒,属阴暑。

人到养生时——健康小知识(六淫之暑邪)

暑邪致病,如果起病比较缓和,病情比较轻的我们称为伤暑。如果发病比较急而病情比较重的,我们又称为中暑。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主要有3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多挟湿。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这里的阳邪是指:暑为夏季的火热之气所化,故为阳邪。所以,暑邪伤人多出现阳热过于亢盛的症状,表现出以大热、高热、壮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高烧的主要症状,同时还有心烦、面赤、脉洪大等等,这些阳热过于亢盛的症状。

《医学心语》说“大抵暑证辩法,以自汗、口渴、烦心、溺赤、身热、脉虚为的。然有伤暑、中暑、暑闭之不同。伤暑者,感之轻者也,其症烦热、口渴;中暑者,感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闷不醒,或烦心、喘渴、妄言也;闭暑者,内伏暑气,而外被风寒闭之也。其头痛、身痛、发热恶寒者,风寒也;口渴、烦心者,暑也。”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

暑为阳邪,它具有向上升,向外散的特性,易伤津气。

暑邪可以使人体的肌腠毛孔开泄,而出现大汗。大汗之后,汗多则易耗伤津液,津液不足,而出现口渴喜饮,尿少、尿短、尿赤。同时,津液大量的丢失,气随津泄,气也会随之津而丢失,而出现耗气的气虚表现,表现为气短乏力,甚则昏倒。

由此可以看出来,伤暑的人,除了表现为发高烧,大汗之外还会出现口渴、尿少、气短乏力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昏厥的中暑症状。

3、暑多挟湿

夏天,不仅气候炎热,而且常常多雨而潮湿。所以暑邪常常会挟着湿邪侵犯人体。所以暑湿证的表现,除了暑热症之外,还有湿困症。暑热症表现出,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的主要症状。而湿困,则以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不爽,苔腻为主要表现。如果暑热症,和湿困症同时具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暑湿症。

归纳总结

人到养生时——健康小知识(六淫之暑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