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邪:伤津、耗气、温阻

 吟月白鸽 2016-10-27

    暑是夏季的火热之邪,凡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称为暑邪。暑邪为病又称为暑病。

    暑邪为病有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①有明显的季节性.若发生在夏至以前,感受热邪,发为温病。只有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虽感受热邪,但发为暑病,《素问·热论》所言:“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②暑病其有外感,没有内生。这在六淫中是独一无二的

    暑邪为病,还有伤暑和中暑之别。伤暑起痛缓慢,病情较轻,为暑伤气阴;中暑发病急骤,病情较重,为暑热闭窍。

    1.暑为阳邪,其性是热  暑为夏季火热所化,具有酷热之性,火热属阳,故暑为阳邪。《丹溪心法·中暑》日:“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者,火也。”暑邪为病,见一派炎热之象,并与其他热邪所致的阳热证有所不同。暑热侵犯人体,初期卫表的证候非常短暂,很快恶寒消失,呈一派阳热之象。如壮热、汗大出、口大渴、心烦、苔黄燥、脉洪大。古人称“夏暑发自阳明”.另外,暑邪发热比热邪发热更高,也易扰动心神而致心烦闷乱不宁,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  升散,即上升发散之意。在病理上说明:①暑热上升。暑邪伤人,可上犯头目,见头昏、目眩证。气随之而升,阻塞胸中,还可见胸中烦闷、气粗喘喝有声。②暑热发散。指暑邪伤人易致腠理开,加之暑热在内蒸迫津液外泄,故见大汗不止。③暑热伤津。暑病多汗,汗出伤津,可见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少等症。④暑热耗气。津液外泄大量散失的同时,阳气也常外泄而被耗伤,导致气虚,易见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症。进而引起津气两虚,甚则气随津脱,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危重证侯。《灵枢·岁露》日:“……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明医杂著·暑病证冶》日:“若夏月伤暑,发热,汗大泄,无气力,脉虚细而迟,此暑伤元气也。’

    3.暑多夹湿  夏季气候炎热,雨湿充盛,热蒸湿动,湿热弥漫于整个空间,故暑邪常兼夹湿邪侵犯人体,形成暑湿证。临床既见暑热,又见湿阻的症状,如身热起伏、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泛恶、大便溏泄、苔腻脉濡等。另外,内湿素盛之体,最易感受暑邪,也可暑湿相合为患。

    总之,暑邪伤人,以阳热之证为主,常兼伤津、耗气、温阻等表现,也可扰乱心神,出现神志症状。发病急,传变快,卫表证候短暂,多见气分之证。

暑邪:伤津、耗气、温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