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017年第一期开始,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用全年12期推出王君老师“青春语文专栏”。专栏每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青春语文:教法就是活法”的讲座;二是全国各地的老师对于青春语文的研究文章。以下是陕西才女何定琴老师撰写的第二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高峰窥月 疏影横斜 ——王君散文阅读教学活动策略浅析 陕西汉中城固沙河营中学 何定琴 摘要:语言学用的灵动、组织形式的灵活、规律把握的灵便、课型定位灵清,共同构成王君青春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从语言学用之语言教学、组织形式之主题教学、规律把握之语用教学三个“教学方阵”梳理王君“教学兵法”27招,参照王荣生和黄厚江的教材功能(价值)解说,对王君课型定位之文本特质及课型创新做研究性分析。 关键词: 王君 青春语文 教学策略 文本特质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1】。教学策略指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合宜的教学内容与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和对语文课程理解有关,有效的教学设计则来自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艺术。王君的散文阅读教学课,紧贴学生语言学习的大地,同时着意于学生精神大厦建造的星空,在她的课堂中, “怎么教”与“教什么”同样重要,王君说:“文本细读,是属于教师本位的。而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把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这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2】“渡过这千山万水,只有一个摆渡者──教师”。甘肃酒泉霍军老师在王君的书序中写道:“教师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奉献给学生呢?……板块式课堂结构,配乐朗诵,分角色对读,改写,仿写,辩论会,一字切入,填空,投影选段展示……王君的点子总是层出不穷。她在这些点子里兴致勃勃,痴迷入神,乐以忘忧,……这些点子,其实就是‘学生——教师——文本 ’相融合的最佳方式,就是王君的‘教学兵法’”【3】。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王君有哪些“阵法与兵法”呢? 一、语言学用的灵动,王君散文教学之语言赏析活动策略 语文课是以语言为核心的课,只有扎实到语言的深处,扎扎实实落实好语言形式的教学,才是好的语文课。语言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4】王君散文教学中的语言赏析训练,活动丰富、扎实有效,笔者经过梳理,有以下教学策略: 1、 删除比较法。《散步》: · “妻子呢,她总是听我的”(改文) · “妻子呢,她总是在外面听我的。”(原文) 比较原文与改文在表达上的区别,达到训练学生文字理解力、培养语感的目的。 2、换词比较法。《风雨》:“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飞),却突然垂直落(砸)下来,碎成一堆。”让学生自由换词,说说理由,与贾平凹PK。 3、句式改换比较法。《老王》:“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与原文“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比较,通过句子形式的变化来促进学生理解老王孤苦无依的“活命”状态,体会作者“言说形式”的妙处。 4、情境填空法。《散步》:“你觉得这个孙子就仅仅是可爱吗?角度可以丰富一点儿。这么说话,‘这个孙子真 !’” 5、配乐诵读品味法。《散步》: ·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 两行整齐的桑树, ·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配乐朗读。强调用欢欣的语气来读。重读“金色”、“整齐”、“水波粼粼”。 6、模拟想象法。《散步》:“我说:‘走大路。’妻子说:‘ ’。” 7、角色变换法。《走一步,再走一步》: · 师:“哦?那咱们来个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父亲,我们怎么给我们的儿子解围?” 8、同义词辨析法。例如《背影》中“嘱”“嘱咐”“嘱托”的区别。 在语文教学中,文字是进入灵魂的唯一方式,王君的语言教学,很有“咬”劲和“嚼”劲,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扎实深入的语言训练,构成了其语文教学富有思考张力和生命活力的独特风景。
四、课型定位的灵清,王君对教材功能价值分类的贡献 语文教学是素质发展而非教材崇拜。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在发掘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的过程中呈现更为丰富、动态的“新教材。”只有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有清楚的认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关于课程与教材,王荣生教授把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分“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功能类型。“定篇”是需要学生通过材料的增补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的”的作品;“例文”的功能是使知识得以感性地显现,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知识;“样本”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样本类课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解决那些问题和困难,而解决的途径是对课文的解读,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的目的是学生“用”这篇课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7】。 对于一线教师的操作实践来说,王教授仅仅从理论上勾勒出了教材功能的大致轮廓,究竟哪些课文属于“定篇”?哪些属于“例文”或者“用件”?这些不同功能的选文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究竟该如何进行操作?该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王教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黄厚江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教材的价值提出了进一步的看法。他认为教材既不是课程,也不是教学内容,更不是考试内容,只是教材编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自己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为教学提供的教学资料,其价值有四个方面:1、教学凭借价值;2、资源价值;3、示例价值;4、积累价值。从教科书价值、具体文本在教科书中的地位以及常见的学习方式来看,可分为3类:经典型文本、一般性文本、辅助性文本【8】。黄老师所说的经典型文本与王教授的“定篇”相通,“一般性文本”大概可以处理为“例文”或者“样本”,“辅助性文本”大概指“用件”了。 但在具体的课堂操作实践中,究竟怎样界定文本的类型?如何挖掘每个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如何选择和取舍庞杂的教学内容?如何通过文本的路径达到课程知识的建构?黄老师也没有在教学策略上给出更多的解释和示范。王君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探索中,对以上问题作出了具有实践操作可行性的解答。 王君认为,文本特质是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及教材内容中特殊地位,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为了简化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简化”达到“净化”“纯化”“美化”的目的,王君就文本特质为文本细致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简洁易操作的课型。 根据教材中文本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策略(文本特质),王君老师将其划分为主题性文本、语用性文本、写作性文本、思辨性文本、诵读性文本和拓展性文本六种类型,并由此对应六种课型。主题性文本,教材里的经典之经典。主题性文本的教学,以教师的主导型为主,教学目标一是教思维方法和鉴赏方法,二是加强情感熏陶和思维提升。语用性文本,即“语言应用训练型”文本,在教学这类文本时,应该直截了当针对文本特点,组织学生去灵动地参与和语言有关的积累和训练活动。思辨性文本,利用教材中有明显缺陷的文本培养学生“审思慎问的质疑精神”。写作性文本,这类文本的典型特征就是整体或者局部具有鲜明的写作示范功能,取其可用之处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示范素材。诵读性文本,即把文本处理为“美读吟诵课”。拓展性文本,用这样的文本作为跳板,带领学生进入辽远的阅读世界。【9】 王君所提出的主题性文本相当于“定篇”的功能:传承文化,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的丰厚底蕴。在散文教学课例中,被她处理为主题性文本的有《背影》《老王》《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湖心亭看雪》《珍珠鸟》《一面》等;语用性文本如《风雨》《紫藤萝瀑布》《松鼠》;诵读性文本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谈生命》《浪之歌》;写作性文本《枣核》;拓展性文本《伟人细胞》。王君老师还把鲁迅的小说《社戏》分别作为“写作型文本”和“语用性文本”进行处理,效果都很好。纵观王君的散文教学课,早期偏向于主题性文本,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丰富以及对语文课程理解的深入,她近年开发的课例,多以语用性文本为主。王君说,在青春语文的创新之路上,她的“灵性阅读”大概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创新:第一阶段: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第二阶段:在灵活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创新;第三阶段:在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第四阶段: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和健全语文学习制度中创新;第五阶段:在研究文本特质和丰富课型中创新;第六阶段:在构建语文课程和创造语文生活中创新。经历了前四个阶段之后,目前王君的课堂教学探索已经开始或者正在向着第五、第六个阶段迈进。 语文教学是一门选择用教材“教什么”的艺术,更是一种对教学核心价值选定之后,决定“不教什么”的艺术。王君对文本特质的分类,是“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积极探索,为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路径选择提供了简洁易操作的有价值示范,使得训练有的放矢,极大地节约了师生教学活动的时间成本,把母语教学探索尝试着向着清晰化、科学化推进了一大步。因为有文本特质的划分,因而课能够上得更平淡、自然、家常。有人评价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写作文风格是抑扬婉转、疏密有致、从容不迫、顾盼有情、清澈流畅而微微荡漾,极其省净而且滋润。以此用来评价王君近年来的散文教学,也是合宜的。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则,从语言知识教学为主的语理入手,促进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掌握,从而加速和推动其语言感觉的形成,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审美,无疑是通向语文教学“光明顶”的正途。王君的散文教学,符合这一规律,并为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了较为科学理性的示范。“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候,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挂起。”【10】高峰窥月,天眼辨教材;疏影横斜,美善育桃李。 参考文献 【1】R.M.加涅等,皮连生审校,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第10次印刷):4 【2】【3】【5】王君,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5,117 【4】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7(序) 【6】李节,小大由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7】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65~210 【8】张蕾、林雨风主编,中国语文人(二卷).黄厚江.追寻语文的本色和本色语文.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73,274 【9】王君,听王君讲语文教师成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8~53 【10】于漪. 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 参读书籍: 《王君讲经典名篇》(上、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王君讲语文教师的成长》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