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DT专栏】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1例

 luckyjohn97 2017-08-0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癌MDT团队  

李军 李丹  王六红  王建伟 袁瑛 丁克峰 张苏展

病例简介(初诊)

主诉

患者,男性,65岁,因 “体检发现癌胚抗原(CEA)升高1月,结肠及肝脏占位1周”于2016年6月收治我院大肠癌诊治中心。

入院评估

一般情况 体重指数(BMI)23.24 kg/m2,营养风险评分(NRS2000)1分,日常生活能力(ADL) 评级Ⅰ级,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体表面积(BSA)1.67 m2。

体格检查 血压151/92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殊,腹平软,未及明显肿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下界未触及。肛门指诊进指6cm未触及肠腔内外包块或狭窄,肠腔通畅,退指无染血。

实验室检查  大便隐血阳性。肿瘤标志物: CEA 34.7 ng/mL(正常值<5  ng/mL),糖类抗原(CA)199 46.1 U/mL(正常值<37 U/mL)。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谱和其他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电子肠镜检查(图1)  距肛25 cm处黏膜隆起,大小1.5 cm×1.5 cm,表面凹陷、糜烂,降结肠、乙状结肠另见0.8 cm×0.9 cm黏膜隆起及小增生。活检病理提示:(距肛25 cm)中分化腺癌。

图1肠镜病理活检

影像学评估

1. 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图2):肝脏见多发异常结节信号灶,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周边强化,DWI弥散可见受限,考虑转移瘤。肝内多发囊肿。

图2  肝脏MRI (2016年6月)

2. 全腹部CT增强扫描:乙状结肠占位,符合结肠癌。肝Ⅲ段1枚转移瘤,肝Ⅶ、Ⅷ段5枚转移瘤。

3. 胸部CT增强扫描:两肺纹理清晰,走向分布无异常,左肺上叶见多发点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并可见一直径约7 mm的结节,增强后未见强化效应。两肺胸膜下少许纤维索条影。纵隔内见多个小淋巴结。

诊断

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cT3N0M1a  Ⅳa期)。

第一阶段MDT讨论及治疗情况

讨论目的

明确诊断和临床分期,评估乙状结肠原发灶肝脏病灶切除可能性,确定治疗方案(2016年6月8日)。

病情评估及MDT讨论

王六红副主任医师(影像科)  肝脏增强MRI:可见多发异常结节信号灶,肝Ⅲ段1枚,肝Ⅶ、Ⅷ段5枚异常结节。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周边强化,DWI弥散可见受限,考虑转移瘤。全腹增强CT提示乙状结肠冗长,肠壁明显增厚,增强显著强化,邻近小肠粘连纠集,符合结肠癌,临近系膜区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脏多发转移瘤。影像学诊断: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cT3N0M1a)。

李军副主任医师(肿瘤外科)  患者原发灶评估为T3N0,属可切除,但无出血、穿孔、肠梗阻并发症,建议全身化疗优先。

王建伟副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患者目前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cT3N0M1a,Ⅳa期)。原发灶可手术切除,但肝脏病灶较多,分布在肝Ⅲ、Ⅶ和Ⅷ段,为技术上潜在可切除病灶,建议先行全身化疗,争取肿瘤退缩。但肝转移累积的肝段及数目较多,复发风险评分(CRS)评分2分,生物学预后不良。

袁瑛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患者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cT3N0M1, Ⅳa期)。原发灶可切除但没有梗阻或出血,暂无迫切手术需要,肝转移灶评价为潜在可切除,CRS评分2分。患者一般状态良好,ECOG评分0分,无明显化疗禁忌证,可以耐受较强烈的化疗。若为RAS野生型,建议mFOLFOX6 西妥昔单抗化疗;如果为RAS突变型,建议mFOLFOX6 贝伐珠单抗化疗。两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重新评估肝转移灶的可切除性。

丁克峰主任医师(肿瘤外科)总结  患者诊断乙状结肠癌肝转移(cT3N0M1a,Ⅳa期)。原发灶可切除,肝脏转移灶为潜在可切除病灶,但其数量较多并且散在分布于3个肝段。如RAS野生型,可先行mFOLFOX6 西妥昔单抗方案化疗。如RAS突变型,建议mFOLFOX6 贝伐珠单抗化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后制定后续治疗目标及方案。

第一阶段后续治疗

患者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KRAS、NRAS和BRAF三种基因检测,均为野生型。

患者自2016年6月起行mFOLFOX6方案化疗1次,2016年7月至8月行mFOLFOX6 西妥昔单抗方案化疗4次。

治疗后复查(2016年8月,mFOLFOX6 西妥昔单抗方案化疗4次后)。

第二阶段MDT讨论及治疗情况

讨论目的

进行化疗后疗效评价,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2016年8月10日)。

疗效评价及MDT讨论

王六红副主任医师(影像科)  肝脏MRI(B3版图3):肝脏多发转移瘤,分布于Ⅲ、Ⅶ和Ⅷ段,对比前片(2016年6月24日)病灶明显缩小。全腹增强CT提示乙状结肠壁稍厚,对比前片(2016年6月24日)变薄缩小,结合临床符合结肠癌治疗后改变,肝多发转移瘤明显缩小、大部分消失不显影。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陈旧性)结核,对比前片(2016年5月13日)相仿;两肺散在纤维灶。mFOLFOX6 西妥昔单抗化疗4次后复查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

图3  肝脏MRI (2016年8月)

王建伟副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患者经前期化疗后,肝转移数目不变,病灶明显缩小达到PR。目前可以行手术切除 射频消融以达到无瘤状态(NED)目的。

李军副主任医师(肿瘤外科)  原发灶经全身化疗后有退缩,可R0切除。

袁瑛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患者mFOLFOX6 西妥昔单抗化疗4次后疗效评价PR,耐受性好。肝胆外科认为可局部处理(手术 射频),同意局部治疗。

丁克峰主任医师(肿瘤外科)总结  患者mFOLFOX6 西妥昔单抗化疗4次后疗效评价PR,原发灶转移灶均有不同程度退缩。原发灶本身可切除,肝转移灶经肝胆外科评估可局部处理。建议行原发灶切除 肝转移灶手术 射频。同期或分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第二阶段后续治疗

2016年8月至10月,经与患者沟通,患者满意目前治疗效果。由于担心手术风险,拒绝手术,要求继续全身治疗。

此后,再继续行mFOLFOX6 西妥昔单抗800 mg方案化疗4次。

第三阶段MDT讨论及治疗情况

讨论目的

再次评估乙状结肠原发病灶及肝脏转移病灶切除可能性,拟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病情评估及MDT讨论

王六红副主任医师(影像科)  患者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提示:肝脏转移瘤较前明显缩小,接近消失。全腹增强CT提示:临床提示结肠癌肝转移化疗后复查,对比前片(2016年8月24日)大致相仿。胸部高分辨CT提示:左肺上叶结节,考虑陈旧性结核,两肺可见散在纤维灶,无明显转移病灶。疗效评价持续部分缓解(PR),肝转移灶接近完全缓解(CR)。

王建伟副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患者肝脏转移灶继续缩小,接近CR。建议积极行原发灶手术同时,术中超声探查肝脏,有病灶即给予局部手术,争取无瘤状态(NED)。

李军副主任医师(肿瘤外科) 乙状结肠原发灶仍然可R0切除。

袁瑛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患者经前期全身化疗 靶向治疗,原发灶有退缩,肝转移灶接近CR。之前因患方原因未行手术,建议再次沟通。患者同意外科切除原发灶,术中探查肝转移灶情况,如有发现,予手术或射频,争取NED。

张苏展教授总结  患者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肝转移,mFOLFOX6 西妥昔单抗化疗8次治疗后,疗效评价PR,肝转移灶接近CR。同意切除原发灶,术中根据探查情况处理肝转移灶,积极争取NED。与家属积极沟通手术情况,如果患者家属仍拒绝手术,考虑到患者已有神经毒性,可进入维持治疗。西妥昔单抗单药或5-氟尿嘧啶(FU) 西妥昔单抗化疗。

复查肝脏病灶不可见,疗效评价持续PR。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若患者及家属手术意愿强烈,建议切除原发灶,如肝脏超声可见转移病灶,可一并手术或射频处理;若患者及家属无手术意愿,可继续当前方案化疗至12次后进入单药维持,维持期间密切观察。

第三阶段后续治疗

经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患方同意手术。2016年11月28日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上12 cm,未累及浆膜层,质硬,左侧腹腔组织有粘连,肠系膜内未见明显淋巴结。术中探查肝脏、盆腔、大网膜未见明显转移灶。术中超声未探及肝脏转移灶。术后病理提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隆起型,大小0.9 cm×0.7 cm,浸润至深肌层,未见明确神经脉管侵犯,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结合临床,符合新辅助化疗后改变。术前治疗疗效评估:2级(轻微反应)。两端切缘均阴性。肠周淋巴结0/18阳性。术后病理分期ypT2N0M1a。

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行5-FU 西妥昔单抗方案化疗4次,后于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改行单药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8次,化疗过程顺利,无明显不适。

在此期间,患者于2017年5月4日复查评估化疗效果:肝脏病灶较前相仿,保持PR。

2017年7月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小结节,考虑转移。肝脏MRI提示肝转移灶增大。

第四阶段MDT讨论及治疗情况

讨论目的

评估肝肺转移病灶,拟定下一步治疗方案(2017年7月25日)。

病情评估及MDT讨论

王六红副主任医师(影像科)  对比患者历次肝脏MRI,肝Ⅶ段转移瘤较前片(2017年5月4日)增大,长径1.3 cm,余转移瘤显示不清,同前相仿(图4)。肝Ⅶ段转移灶也在肝脏超声US中可见,大小约1.6 cm×0.9 cm,边界可辨,周边可见声晕,内回声不均。胸部CT示,左肺上叶前段数枚小结节,考虑转移,建议继续随访复查;另左肺上叶(陈旧性)结核灶和右肺下叶背段小结节,对比前片(2017年5月4日)均较前相仿。

图4  肝脏MRI (2017年7月)

王建伟副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患者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肺转移待排。复查肝脏MRI,肝Ⅶ段转移灶较前增大;在肝脏超声中可定位肝Ⅶ段该偏高回声结节,大小约1.6 cm×0.9 cm,边界可辨,周边可见声晕,内回声不均。患者现一般情况可,其余部位控制良好。应积极以局部手段处理增大肝Ⅶ段转移灶,推荐手术切除或者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创伤恢复快,对患者肝脏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后续治疗干扰小。建议该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注意术后1月复查肝脏MRI。胸部转移病灶暂不予处理,建议继续随访复查。

袁瑛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患者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经前期治疗,已切除原发灶,肝转移灶接近CR。近期复查肝脏MRI,肝Ⅶ段病灶较前(2017年5月4日)增大,复查胸部CT,左肺结节考虑转移灶。在全身治疗总体控制较好情况下,某一增大病灶同意加用局部手段治疗,以期达到更大的临床获益。建议在当前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肝脏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增大的肝Ⅶ段病灶。

第四阶段后续治疗

于2017年7月28日,患者行B超引导下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在B超引导下,肝Ⅶ段1枚肿瘤,大小约1.5 cm×1.5 cm,予迈德射频导管穿刺。定位满意后射频消融3次,分别为8分钟、8分钟和8分钟,手术过程顺利。

回顾及点评

本次MDT讨论患者为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Ⅳa期)。

该病例特点是原发灶可切除,肝转移较多且分散于于各肝段,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经mFOLFOX6 西妥昔单抗转化后,评价接近CR。继而给予原发灶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因术中探查未及,未做局部处理。术后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期间,仅肝Ⅶ段病灶增大,而其余部位控制良好。故而仅给予了肝转移灶射频治疗。指南指出全身治疗应和局部治疗有效结合。对于肝病灶较小,但是数目较多,较为分散是本病例临床决策的难点,指南上无法找到答案。

太强的内科治疗担心病灶消失无法局部处理,直接行局部手术或射频则担心复发概率非常高。此情况下,充分依赖MDT团队各专科的经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